【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作者:李明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9 | 点击数:23346
 

      对于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而言,农民画作为图像资料,其最为重要的价值还是在于它是社会记忆的载体。一旦它不再与时代和民众共生,它的意义也就消失了。西郊在进入大都市版图的同时,西郊农民画也嵌入了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画在城市叙事中的一种可能性。

 

▲《迎春》李介芸2017年作,现年68岁

      西郊农民画不是西郊变化的纪录片,它更多体现的是西郊人在面对社会变革时所珍视的过去和所乐见的现在

      西郊农民画的制作过程繁复,要经过样稿勾图、墨线勾描、墨汁打底、样稿裱贴和上色成稿等多个步骤,一幅画的创作往往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因而难以走上市场化的旅游纪念品的快销路线。群众文艺的创作路子要培养出风格特异的民间艺术家,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斟酌。但是,西郊农民画作为一份本分的记忆样本,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感以及非常浓郁的上海风格,却是有目共睹的。

      人们在西郊农民画中能够读出上海,是因为它们所依据的个体记忆是非常具体实在的。西郊农民画的创始人高金龙原是长宁区新泾镇中新泾村人,他的作品较多聚焦原住乡村的公共生活,如生产劳作、年节礼俗、社群交往、乡村风貌等等,连缀起来看几乎就是西郊的 《清明上河图》。《皮影》是他1992年的作品,西郊的皮影曾是当地流行的晚间娱乐,村民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其乐融融,据说中间的红衣乐手就是他照着自家娘子的样子创作的。应建中本人不会纺纱织布,她画《织娘》是因为忘不了以前母亲手摇土布做的衣服和被褥,那些花样牢牢刻印在了记忆里,成为画作的背景。她是照着上海闵行一架真的纺车来画这幅画的。

 

▲《早餐》,吴巧云2017年作,现年67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8年06月09日 第6版:艺术/聚焦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田兆元]文化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下一条: ·[筱林]影像的力量
   相关链接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吴昉]近代都市商业氛围中的上海邑庙民间工艺研究·[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
·[林德山]文化转向与叙事嬗变: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范长风]上海大都市的第三空间与文化活力
·[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
·[雷伟平]非遗资源图谱视域下的上海三官神话变迁研究·[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陈志勤:重塑“小世界”的“大上海”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郁喆隽]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王晓涛 朱吏]中国农民画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柯玲]浅谈上海绒绣艺术的“海派”特质·[讲座预告]阅读的宝卷——以上海惜阴书局为例(北大,2018年10月20日周六9:00)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