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刘锡诚]“民间文学集成”与民间文学普查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0-13 | 点击数:11864
 

  第三,认识问题:、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

  我们这套“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大型丛书,要求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可读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代表性和全面性的统一。这“三性”的基础,是普查中采集记录口头作品时应遵守的“全面性、真实性、科学性”原则。应当讲,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了。大家已经感觉到,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不坚持“三性”要求,将来我们编纂起来的民间文学作品集将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我们是在盖高楼大厦,不是盖小土房子。如果我们把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面,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回过头来重新搞普查、搜集是不可能的事。在这方面,过去我们有过很多沉痛的教训,有些著名的作品,由于没有按照科学性的要求去记录和整理,今天看来已经站不住脚。最近几年来,由于通俗文学的冲击,或者说由于“向钱看”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我们的报纸刊物出现了转向的苗头,放弃了或部分地放弃了我们学科的特点,而去追求搞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或是捕风捉影地把在民间仅有片段的东西加以主观的演绎,冒充民间文学。这样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发表,但不能把它们跟民间文学混同起来。对于通俗文学,我是支持的,提倡的,因为它是作家文学的不可缺少的一脉。中国不能只有“纯文学”,只有所谓高雅的文学,少数人圈子里读的作品,也应当考虑到十三亿人民不同层次的欣赏需要,发展为广大读者喜爱的通俗文学。但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作品,前者是作家个人的作品,后者是老百姓即广大民众的集体创作。现在有一种理论,叫做“合流论”。把民间文学算作通俗文学,或者说把民间文学等同于通俗文学,这样对民间文学肯定会有损伤,等伤了元气再来恢复,就要付出代价了。(钟敬文插话: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以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展开讨论。)

  7月6日,我们将在长春召开全国民间文学报刊座谈会,主要的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坚持民间文学报刊的特点、方针问题。我们并不排斥通俗文学,但要划清一个界限。由于通俗文学的冲击,使我们的民间文学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包括总会的《民间文学》杂志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许多省区的民间文艺研究分会放松了、或者不去抓搜集了,而把精力放到了如何发展通俗文学创作,放到了如何赚钱上去,作为后果,就是民间文学刊物出现了民间文学稿荒。由于本省区的搜集者的转向,搜集的作品减少,这些省区办的民间文学报刊上,本省本区的民间文学作品锐减,而不得不“面向全国”,却又心中无数,结果造成重复发稿,一篇稿件几家登。我们不放回顾一下,建国35年来我们什么时候遇到了稿荒呢?三年困难时期遇到过稿荒。现在我们又一次遇到了稿荒。历史,有时候就是要回过头来看看,有些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会重复出现。当然不是一丝不差地重复,有时是变了形式的重复。这一次稿荒的出现,其原因就是因为有些分会、有些刊物、有些分会的领导没有重视搜集工作,没有脚踏实地地去组织收集,而热衷于追求依靠通俗文学来支持局面的恶果。这样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样严重?我提出来,请同志们考虑。

  四 关于领导问题

  同志们提的意见最多,希望“集成办公室”能挂上文化部、国家民委、民研会三家冠名的牌子。文化部、国家民委、民研会1984年联合下达的808号文件中说,三家来办这件事情,由民研会主办。大家的意见是可以理解的,今后也还要在这方面作些努力,但是要想做到像其他“七套集成”一样,用文化部的名义经常布置工作,比较困难。这件事情还是民研会主办,这是文件上规定了的。我们要努力争取他们的领导,争取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一)关于总编委会和总集成编辑部办公室

  在1983年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会议上就决定了周扬同志任“三套集成”的总主编,这已经在文件里公诸于众了。这次会议后,我们要写一个会议的报告向他汇报。至于总编委会的构成,还需要时间同各方面进行协商。我想,既应包括民间文学界或者文化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学者、专家,也要包括一些做实际工作的、能够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这样会使编委会能够正常地工作。将来,编委会也不可能开很多的会,或者请总编委们来作具体工作,具体的编辑、审稿和组织工作,还是要靠年富力强的同志来做。如果顺利的话,争取在年底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会上定下来,或者至迟明年定下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现在把工作有秩序地做起来,今明两年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搜集工作。总编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已经成立了),在编委会的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于编委会不是一个常设机构,不可能经常办公。办公室在民研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算作民研会的一个工作部门。至于各省的“集成办公室”怎么搞,我想不应该做统一的规定,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决定,认为什么方式好,就按什么方式办。民研会不能采取发号施令的办法工作。民研会与地方分会的关系,是业务上的关系,会章里有一个意思,总汇与地方分会之间是一种指导的关系,但不是垂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集成”是一项具体的、宏大的文化工程,把总会和分会捆绑到了一块儿,所以总会在这方面要起到一些联络的作用。不这样的话,“集成”工作就搞不成。(贾芝插话:音协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已经搞了三四年了,而且现在定稿也已经出版了,这方面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集成办公室可以在组织、领导方面向他们了解一些情况。)我们要吸取其他部门的一些经验。

  (二)举办培训班、创办《通讯》、编印《手册》

  总集成编辑部办公室下半年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办一期培训班。这个意见是在去年威海会议上强烈地提出来的,但是上半年我们没有实现这个任务。今年财政比较紧张,但是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办,也希望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分会踊跃地给总会一点帮助,或提供场所,或多少提供一点资助,那么我们的事情就可以顺利地解决。现在看来,培训干部是一项迫切的任务。一层是省一级的“集成”办公室的干部,如果这一层干部对“集成”工作没有一个总的构想,对“集成”工作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我们将来的工作就会产生很多困难。再一层是地县一级的干部,他们是负责普查搜集工作的,也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否则工作将不好开展。第二件事情,是办一个不定期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通讯》,报道各地开展普查和编辑工作的情况,沟通信息,对某些问题开展讨论。第三件事情,是编写一本供普查用的《手册》,争取公开出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关于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学
下一条: ·[刘锡诚]民间文学普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