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侗歌塞断九条河
  作者:朱法智   摄影/图:朱法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03 | 点击数:13376
 

  ▲▲刺探“歌情”的“乞丐”歌师

  往洞乡有两个寨子(下文以甲寨、乙寨指代),二者相距20多里,是多年的歌台老对手。以往对歌,乙寨总是输,原因是甲寨的歌师厉害,会编新歌。有一年对歌前,乙寨巧施“苦肉计”,从寨上几个歌师中,选出一位长相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扮成乞丐,到甲寨“潜伏”。这位歌师甚至直接住到甲寨一位歌师家,刺探“歌情”。侗乡民风纯朴,对外来人员、哪怕是乞丐也不会亏待。

  “乞丐”闲来没事,便在寨上溜达,哪儿有歌声就往哪儿挤。每逢歌队集体练歌,“乞丐”总是“傻乎乎”地蹲在一边看热闹,有时抓耳挠腮,有时咧嘴傻笑,谁也没在意他。结果,这位老兄不负重望,将甲寨新歌记了个一清二楚。

  按规矩,两个寨子对歌时,都是先唱老歌,后唱新歌。此番比拼时,老歌嘛,乙寨早已知道,新歌呢,“乞丐”也已探得“军情”,结果,甲寨被唱败了。

  甲寨十分纳闷:“乙寨人还是那些人,歌师也还是那几位歌师,怎么就唱不过他们呢?”几年后,乙寨一人在甲寨喝酒,主人殷勤劝酒并有意“套话”。三碗米酒下肚后,乙寨人管不住嘴巴,得意地吐露了“天机”,甲寨人这才恍然大悟。

  ▲▲迎战9天9夜的“吃相思”

  古往今来,往洞乡举行的群众性对歌活动难以计数,人们印象深刻的,是1979年正月那次。

  当时,增盈寨两大阵营分别出去“吃相思”。上寨的“百七”去乌架寨唱5天5夜;下寨的“百五”呢,因头年牙现寨已到“百五”唱了7天7夜,此次“百五”必须去牙现寨对歌9天9夜。以往对歌是到时间就结束,这次则不同,双方寨老约定:两寨一决高下!

  那时,增盈的“百五”阵营出动了200多人。按规定,每寨歌队由32人组成,男女各16人。得知增盈的队伍吃完午饭后出发,牙现就在寨门摆下了拦路酒,准备比拼拦路歌。在寨门较劲一阵后,三声铁炮轰响,客队进入鼓楼,双方又一唱一答各3首才休息。晚饭后,在鼓楼开赛。

  因比赛是男唱女答,女唱男答,所以牙现男队对面坐的是增盈女队,牙现女队对面坐的是增盈男队。双方坐好后,用一根长绳将男女队员的腿都拴在一起,谁也别想站立。洗脸、吃饭,都有人端到面前,如厕则另当别论。

  “那次歌赛,是几十年来最难忘的一次。”虽然事隔多年,但当年增盈的带队人、老支书杨国梁回忆起比赛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鼓楼中间生着火,队员们围着火堂坐成一圈。比赛时,每天吃两餐。吃饭、休息的时间,合起来也不超过4个小时。其余时间就一直唱,晚上都是唱通宵的。”

  ▲▲虽然一个个都灰头土脸,但谁也不认输

  双方歌队队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年龄都在十八九岁。“十八后生三岁马”,不用说,这是一场兵强马壮而又势均力敌的侗歌大赛。鼓楼外面,痴迷的乡亲们围得密密麻麻,邻寨也来了不少人,观众最多时,近2000人。

  主方牙现队用一把琵琶调音定调。双方所对歌曲,短的一首数分钟,长的需唱一个多小时。但必须以短对短,以长攻长,老歌还老歌,新歌对新歌。一首唱罢,还歌的一方必须很快统一意见后马上接唱,并且是合唱,接歌速度慢了,就有“输”的可能。所唱的歌都只能凭心记口唱,不准用歌本。歌师可以在队员后面“摇鹅毛扇”,但声音不能让对方听到,否则是要被人笑话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11月1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对角花苗族的“结婚节”
下一条: ·寻找广州最后的疍家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
·[祝鹏程]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杨雨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王威]新媒体语境下的口头传统演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