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挣脱“西藏影像”的“奇观依赖”
  作者:胡谱忠 赵鹏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05 | 点击数:7962
 

  胡谱忠:电影看起来似乎做了不少改动。

  赵鹏逍:对,有几次大调整,最后呈现的几乎与原始剧本完全不同。这其中的因素很复杂,当然这也是我们年轻导演的无奈,我想表达的没有完全表达出来。

  胡谱忠:为什么没有用藏语对白?

  赵鹏逍:当时送审时是母语对白,但是后来因多方原因改用了普通话版。我们也是希望影片能具备更有利的发行和放映条件。

  胡谱忠:这个电影的投资应该不小,演员都是一些藏族著名演员。

  赵鹏逍:对,我的运气还不错。当时整个西藏登山队都动员起来了,因为很多镜头必须在登山队拍摄。还有西藏话剧团,为了我们的拍摄,他们把很多下乡演出的任务都做了调整。还有拉萨的一个登山学校、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等等,动静还是很大的。在中国,这种题材好像是吃力不讨好,大家可能喜欢商业喜剧,喜欢那种大片、侠片,真正有文化思考的电影,受众群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我觉得我们拍得还是比较纯粹的,但是观众不会因为你纯粹就买账。主流观众只在乎好玩不好玩,或者有没有笑,有没有哭。像我们这种不想让你哭,也不想让你笑,让你想点事的电影,观众就可能不爱看。

  胡谱忠:在产业化的背景下,电影重视消费,西藏题材电影是否具备天然的“可看性”?

  赵鹏逍:我本科在上海戏剧学院学的是文学,当我上了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以后,注意到导演系的缺陷是过分迷恋镜头,重视技术上的教育,缺少人文的涵养。我不太赞同唯技术论。把电影做得很炫、很漂亮并不难,那是技巧范围内的事,只要摄影师明白,剪辑懂,很容易做到。所以我想,能不能在文学和电影中间找到一种状态?我是比较推崇文字的,我觉得文字表达是高级的艺术,因为它不具像,能给人很多空间,有互动。所以我在思考,怎么能够在下一次做片子时兼顾一下。

  胡谱忠:以后还会去西藏拍电影吗?

  赵鹏逍:我一定还会去西藏,还会去拍。我的想法是在我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后,做一个更纯粹的关于西藏文化的影片。我对夏尔巴人特别感兴趣,就是这群人像牦牛一样,把登山者送上山,他们是没有被人记住的一群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0-12-0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欧阳斌]从《苦聪人》到《六搬村》:影像定格苦聪人的变迁
下一条: ·[张从军]画像石中的“玉兔捣药”
   相关链接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孙九霞]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中国西藏摄影及非遗文创服饰展在蒙古国举行·白玛措:《牧民的礼物世界》
·[邵卉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西藏传统制陶技艺调查·纪录片成为非遗传承传播的新平台
·[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杨红 樊瀚声]“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白玛措]从经济生活变迁到身份定义转换的研究:以西藏那曲嘉黎县为例·非遗纪录片频频成爆款
·[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第二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将于2017年11月9~12日举办
·[刘冬梅]技艺的“体化”视角:造像量度在西藏唐卡传习中的身体化过程·[王学思]把思考留给每一位观众——观纪录片《老祖的声音》
·西藏民间文艺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讲座║ 次仁央宗:分析地理环境对藏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为例
·藏学家、西藏民俗学家和民间文艺家廖东凡先生辞世·[张虎生]西藏人地关系简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