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首页民俗与教育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宋本蓉:非遗“第一”博士
  作者:记者 童丽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12945
 

  雕漆具有非凡的魅力

  因为博士论文的关系,宋本蓉结识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雕漆项目传承人文乾刚。

  “博士论文写的是雕漆,好多东西要请教老师,我第一次进入老师的工作室,看到雕漆师傅们工作的场景,当时的感觉就是‘很漂亮,有难度’。”她说。

  宋本蓉从小就特别喜欢红色,雕漆作品大多都是红色的,这是她爱上雕漆的一个原因。另外,她也喜欢挑战。“雕漆这个东西并不是光看就能懂的,你得实际去操作,才会体会其中的复杂,等到真正学会了,才能感受到雕漆具有非凡的魅力。”宋本蓉又说。

  读博期间虽然很忙,宋本蓉爱上了雕漆技艺,一直在默默努力地学习,而她的悟性和艺术品味也得到了大师文乾刚的赞许。2010年2月2日,68岁的文乾刚正式收宋本蓉为徒。宋本蓉成为工艺美术行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拜师入门学历最高的弟子,此事也一度成为新闻追逐的焦点。

  “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人才,把传统的‘技艺’与‘学历’结合起来,这样传统的雕漆才会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下去。”提到宋本蓉,文乾刚颇为自豪,也对她表示肯定。与其他徒弟相比,宋本蓉艺术修养比较广泛,想法比较有新意,对她的指导,往往一点就通。

  正因如此,文乾刚对宋本蓉寄予更高的期望,“希望能把她培养成雕漆界的骨干”。如今,博士毕业的宋本蓉,留在文乾刚大师的工作室进行雕漆的工作。学习雕漆之余,她仍然参与一些非遗保护课题的研究。

  [记者手记]

  博士变身为非遗技艺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在亲自与宋本蓉的对话后,我们才明白为什么她博士毕业后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当我们亲眼看到宏大的雕漆作品,看到精细复杂的制作程序后,我们才更深刻感受到作为“燕京八绝”之一雕漆的魅力。宋本蓉一再强调,通过读博,她对非遗保护更有了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如她所言:“国家花大力气培养了我,并不是读读理论就结束了。‘雕漆’本身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的任务不仅仅只限于雕漆,在做雕漆的同时,我还会找其他非遗保护的项目来做。对非遗保护,我会继续。”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童丽莉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0-7-20 10:58:0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重温师道
下一条: ·高校非遗专业缺少理性 侗歌“本科班”凑不齐学费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