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虎年是草根春晚元年?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
  作者:记者 赵凤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0 | 点击数:8977
 

  石文军不服老孟,老孟却也不“感冒”老石。“北漂春晚”追求境界和品质,“民间春晚”就追求娱乐和热闹。“我为‘民间春晚’制订了一个‘四不要’纲领:内容低俗的不要;模仿秀不要;政治性太强的不要;太悲伤、太感人的不要。”老孟说。

  而此时,另一台“国学春晚”也“揭竿而起”。“国学春晚”的发起人田金双瞅准了时下的“国学热”,他准备让明星、草根名人、娱乐人士扮成孔子、墨子、老子、鬼谷子、孙子等诸子百家,舞文弄墨,纵论历史年谱和儒、墨、道、纵横、兵家等理论,用现代娱乐解读古典国学。

  此外,一些小众性质的山寨春晚,如“老人春晚”“寂寞春晚”“农民春晚”也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这批林林总总的山寨春晚有个性、有精神、有主题、有口号——各路“春晚”的号角全面吹响,央视春晚真的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了吗?

  草根春晚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

  从 1983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成为全国观众心中一份热切的文化期待。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春节晚会有着和年夜饭一样重要的意义。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央视春晚都备受争议,但不可否认,27年来,央视春晚给观众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记。它制造了许多流行语,一夜间捧红了众多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明星,产生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已远远超越了作为一档综艺节目的意义。

  当央视春晚似乎越来越不讨好观众的时候,各地方电视台以及各大部委却纷纷披挂上阵,推出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特色春节联欢晚会,挑战央视春晚龙头老大的地位,既挖走不少明星大腕,也抢去了央视春晚不少风头。为了保证收视率,维护央视春晚的地位,2005年央视曾下禁令,严格限制春晚节目提前在地方台播出。尽管如此,各地方电视台挑战央视春晚之势有增无减。

  在虎年春节来临之际,老孟带着他的“民间春晚”卷土重来,与此同时,更多的“老孟”现身了,他们打着“北漂春晚”“国学春晚”“酱油春晚”等旗号一路高歌猛进,形成一股势头劲猛的“山寨春晚大军”。此外,各类规模不等、大小不一的社区春晚、村镇春晚、企业春晚、知青网络春晚也纷纷涌现……“草根春晚”的大面积崛起之势必将成为2010年春节的一种文化现象。有评论人士认为,相对于草根春晚而言,央视春晚无疑居于“庙堂之高 ”,话语权的不平等更加凸显处于“江湖之远”的山寨春晚的存在意义。山寨春晚的诞生无疑向世人证明:在文化呈现和需求、选择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草根也在争取更多话语权。

  “春晚”文化现象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大家对草根春晚的崛起普遍持支持和赞赏态度。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视春晚承担了各方面的重负和观众的过度期待,民间草根春晚的涌现恰逢其时,它满足了不同阶层人士的文化口味,充分体现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央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患上春晚综合征,不堪重负,草根春晚实际上是在给他们减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对记者说。

  而在北大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看来,由于央视春晚代表着国家形象,难免庄重大气有余,轻松活泼不足,但草根春晚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尝试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手段,来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口味。“央视春晚的观众都是看客,电视里演什么我们看什么,但草根春晚门槛低,可以充分实现与民众的互动。”

  作家肖复兴则将时下各类草根春晚与庙会现象相提并论。“过去北京的庙会只有一家,如今形形色色的庙会不下百十家,且各有各的特色。春晚也是这样,一家独大已成历史,全民嘉年华时代已然到来。这正应验了那句老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草根春晚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至尊”地位?对此,李道新说:“面对各部委春晚、地方台春晚以及草根春晚的异军突起,央视春晚不必过于恐慌。”而在文艺评论家解玺璋看来,春节本来应该是人人参与的节日,央视春晚却缩小了春节的意义,将春节演变成仅围坐在家里看电视的习俗。全民办春晚充分调动了民众参与的热情,这种热情比窝在家里看央视春晚里的赵本山更来劲。“央视春晚应坦然面对未来的收视率下滑,放松放松。”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则认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文化符号,不管你批评它也好,骂它、抵制它也好,到今天它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央视春晚以其强大的媒介运作将继续出现在除夕之夜,它要对近10亿本土观众、6000万华人华侨及2000万国外收视人群负责,要树立积极正面、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形象。山寨春晚则更多地展现了来自草根阶层的民间文化,是一股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这种挑战权威、主张话语平衡的精神与态度饱含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意义。

  面对各地方台春晚的竞争、草根春晚的崛起,作为龙头老大的央视春晚如何看待,是否有危机感?为此,记者采访了虎年央视春晚总策划秦新民。秦新民已连续9年担任央视春晚的总策划、总撰稿,是央视春晚智囊团的重要成员。他表示:这些林林总总的春晚在过去是以茶话会、团拜会和联欢会的形式存在,如今都换了名称打出“春晚”的旗号,说明央视春晚的招牌已深入人心。央视春晚虽有其他春晚难以比拟的特殊地位,但在艺术上绝不独大与排他,也没理由去干涉和屏蔽各类其他的春晚活动。山寨春晚只要能给观众提供优质的文化食粮,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可以存在。

  大大小小的山寨春晚是否会影响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对此,秦新民举例说,这跟办媒体是一个道理,国家有《人民日报》这样的大报,也有地方小报,有电视台,也有网络,只要找准定位就都能吸引受众。在他看来,“春晚”比的不是谁一家独大,而是能否为观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节目。谁的节目更好看谁就是赢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10 14:3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做大中国文化品牌 核心价值是关键
下一条: ·张抗抗:春节文化变质 首从“红包”始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