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中秋节:月光里的温情与狂欢
——选自《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
  作者:黄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6 | 点击数:41532
 

  2、中秋节习俗的源头

  另一个问题是中秋节习俗的源头,也就是中秋节起源于何事。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源于上古时期就开始的月亮崇拜,二是源于祭祀月亮中的女神嫦娥,三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这三种说法各有道理,都各自跟中秋节的部分习俗活动有关系。其中,第一种说法解释力最强,因为中秋节的民俗活动不管是祭月赏月,还是吃月饼、庆团圆,都跟月亮有关系。从历史记载来看,中秋节一出现,就是以月亮为主题的,后来其主题演变为合家团圆则是由团聚赏月的活动和“圆月”的“圆”字引申发展而成的。第二种说法基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把拜月赏月说成是祭祀或感念月中仙女嫦娥,实际上是后世的人们把月亮人格化了,嫦娥成为月神或月亮的化身,祭祀嫦娥跟拜月实质上是一回事。所以前两种说法可以归并为一种。第三种说法着眼于农历八月是庄稼和瓜果成熟的季节,中秋节也有一些尝新粮、吃瓜果、庆丰收的习俗,不过这些活动在中秋节习俗中只是居于次要的位置,以此来解释整个中秋节习俗的起源就显得牵强了。

  上述三种中秋节起源的说法实在没有确定中秋节形成时间的前提下来说的。如果已经确定中秋节形成于唐朝,那么这三种说法的表述都不确切。月亮崇拜、嫦娥神话、秋季祭社,这些活动早在周代之前都已存在,都有确凿的文献记载,但是中秋节并不是周代之前产生的,它出现的时间显然更晚,由此可以肯定地说,中秋节不可能最早发源于这些。

  我们认为,中秋节的直接起源是唐初的赏月风尚,赏月风尚形成的原因首先在于月亮在农历八月十五显得又大又圆的自然属性,其次才是神话传说加给月亮的人文内涵,后来才有了拜月、吃月饼、庆丰收等习俗,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大节。月亮崇拜、嫦娥奔月神话、秋季祭月祭社习俗是唐代中秋节形成之后才附加到中秋节上去的,是中秋节使这些本已衰微的民俗事项获得了重新焕发生机的动力和场合,也可以说,它们分别是中秋节部分习俗的起源,但并不是中秋节最初形成的源头。

 

  二、一个大节的萌芽与形成:唐代中秋节

  直到宋代的民俗志文献里,才明确地提到中秋节。宋代文献不仅明确列出了“中秋”这一节日,而且记述了当时人们欢庆中秋节的隆重热闹的景象。孟元老在南宋所写的《东京梦华录》以回忆的方式记述北宋汴京(开封)的繁华景象,其中卷八有“中秋”条。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卷四、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三都设“中秋”条做了较细致的记载。据史料,宋代朝廷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这些记载说明宋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大节。但是中秋节最初形成的时间还要往前追溯。根据我们的研究,唐代是中秋节的萌芽和形成期。

  1、唐初中秋赏月风尚的的出现:唐人的赏月爱好与中秋月色分外明的自然景观的契合

  中秋节的形成条件最关键的就是八月十五有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中秋的月亮最亮,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在天文学上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但在气象学上可以找到缘由。气象研究人员矫玲玲在《中秋夜月色更明》(生活报,2004年9月26日,第29版)一文中说:每到八月十五前后,“北方吹来的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同时,太阳的倾斜度渐渐变大,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逐渐减少,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干燥、寒冷的冬季风使水汽降低,空气透明度加大,因而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这也是古诗中说的‘岂是月华别?只因秋气清’。”原来如此。不是月亮本身的变化而是气候、空气的变化使我们看月亮的视觉效果特别好,使人感觉中秋的月亮又大又亮。

  太阳是白天的光源,月亮则为夜晚带来柔和的光辉。这种自然景观是万古长存的,赏月之举,当然不能说始于唐朝。皎洁的明月当然在远古洪荒时代就引起人类的关注和欣赏,吟咏月色的诗歌很早就有了。先秦时期的《诗经·国风·陈风》就收录了优美的《月出》诗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分三段,每段都以“月出”起头,描画出一幅情意绵绵的月光美人图。但是这种对月色的欣赏并不在特定的日期进行,与后来的中秋节没有直接的关系。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秋访谈:月色最明夜 人心共赏时
下一条: ·[张勃]中秋节形成于唐代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宋军朋]节日习俗中的避瘟实践及其传承价值研究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孟令法]地方性防疫知识的传承与转型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