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概念指涉
  作者:陈冠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26 | 点击数:6633
 

  四、当代鬼传说与鬼故事

  威廉·巴斯科姆(W.Bascom)认为神话、传说和故事皆属散体叙事:

  民间故事可以视为虚构的……可以置之于任意时间和任意地点。

  神话……被认为是发生于久远过去的真实可信的事情。

  传说……被讲述者和听众认为它是真实的,但它们不被当作发生于久远之前的事情,其中的世界与今天的很接近。37

  这三者都是散文式的叙述,这使它们有别于歌谣、诗歌、绕口令等口头艺术。38而显见这三类散体叙事间最关键的特征便在于真实性与时间感。需指出,此处的真实性是指讲述者和阅听人对叙事文本或文学形式的主观信任状态,而不同于对历史或科学做出最终判断的客观事实。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无意从学科宏观的分类角度出发,为传说和故事提供明确或崭新的划分标准。故在上文中,笔者针对中国当代鬼传说所概括出的15项外部特征,目的是从我国当代大量以鬼魂为主体的民间叙事文本中明确并集中突显笔者的研究对象——鬼传说,并将其他使用相同主题且具完整情节结构但不符合15项特征的民间叙事排除在外,因其与本文关注的鬼传说相去甚远,故先笼统称之为“鬼故事”39以示区分,关于其实际的类型属性暂不深究。

  确认此前提后,再来检视皆以鬼魂为主体的叙事文本将更有助于厘清鬼传说的概念,如以“鬼有求于人”的情节母题为例,传统鬼传说《文颕》中记载:

  夜三鼓时,梦见一人跪前曰:“昔我先人,葬我于此,水来湍墓,棺木溺,渍水处半,然无以自温。闻君在此,故来相依。欲屈明日,暂住须臾,幸为相迁高燥处。”鬼披衣示颕,而皆沾湿。40

  该传说描述的是鬼魂借托梦来向人求助,最终传说主人公在现实中果然寻得鬼魂所述之棺木,便以助其迁棺告终。而鬼故事《饿鬼》则是描述阴间有一个饿鬼专门敲诈阳间的活人,他有一个碗口大的圆圈儿,若套在人的头上便会疼痛难耐,便藉此向人求取钱财和食物,但故事主人公最后凭耐力智取饿鬼。41可见这篇叙事主要在传达勤奋勇敢,以智慧面对困境的正面态度。

  再以“溺水亡灵”的主题为例,当代鬼传说《溺水的学生》42中描述某大学男生喜欢深夜一人去校园的湖边玩遥控飞机,有天他一去无回,事后警方在校内湖中找到其尸体。一周后,他室友晚上睡觉时都会听见有人进房并在座位上翻动物品的声响,且大家隔天起床时都会发现死者生前的座位处留有一大滩积水。此状况持续数日,室友们饱受惊吓,最后校方便将该宿舍的房号跳号,使鬼魂找不到宿舍,从此怪事才平息。而鬼故事《酒鬼和水鬼》则描述一个外号酒鬼的故事主人公某次和水鬼因酒结为好友,却因善良本性两次破坏水鬼抓替身投胎的机会,最后水鬼因敬佩主人公的为人而选择原谅。43这两篇皆以“溺水亡灵”为主题的散体叙事,相较于前者着力刻画鬼魂归来的写实感,劝人为善的宗旨于后者显露无遗。

  由以上数例可知,鬼故事主要是在抽离现实的基础上构筑情节,其架空传统“死生有别”人鬼殊途的观念,故叙事中不会强调事件的不合理之处,主人公仿佛对鬼魂司空见惯,缺少对真实性和恐怖感的渲染,字里行间多是为人处事的精神准则。显见鬼故事的世界观是以超现实为基础,突显鬼魂言行与现实逻辑的冲突并非鬼故事的叙事目标,寓教于乐才是其首要宗旨。相反的,鬼传说非常重视真实性的营造,因此会刻意着墨鬼魂的各种表现,借强化人鬼殊途的传统观念,并让情节背景和现实生活紧密贴合,以达到使人信以为真的叙事效果。可以说,相较于鬼故事的教育作用,鬼传说更重视娱乐功能。因此鬼传说和鬼故事的叙事主体虽皆为鬼魂,但二者的叙事目的有别,故最终在发展上会分道扬镳。需一提的是,不可否认鬼传说和鬼故事在各自流传和演变的过程中,会有互相转化的现象,但这个处于灰色地带,叙事类别尚不稳定的阶段,并非笔者关注的话题,本文要讨论的是目的和功能相对成熟且稳固的鬼传说。

  相较当代鬼传说,国内学者多将鬼故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文彦生的《中国鬼话》可为代表,书中对传统民间鬼故事做出整理并分类如“烟鬼”“赌鬼”“阎王”“钟馗”等等。44伍红玉在硕士论文中即是以古籍和《中国鬼话》收录的鬼故事为对象,讨论鬼故事的发展演变、信仰色彩以及人文道德思想。45

  欧美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民间鬼故事的特色而着手搜集,如美国学者斯蒂·汤普森(Stith Thompson)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的《吸血鬼与恶灵》类型中谈论死尸情人的故事46,在《鬼魂回归》一类里所列举的故事则多是亲友重返人间。47汤普森是以世界各地的民间故事为其分类对象,德国的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则是将中国民间故事依AT分类法和其故事特点做出归纳,于1937年完成《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其中和鬼故事相关的有:《骷髅报恩》《建筑牺牲者》《任命做城隍》《死鬼被杀》《死鬼追踪》《死去的母亲和她的孩子》《渔夫和淹死鬼》《鬼判官》《告状》《探阴间I》共十类。48

  显而易见的,上述的鬼故事多架空“死生有别”的传统观念,带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明确的道德教化意义,和鬼传说多“道德悬置”并强调真实性及恐怖感的特质不同。故对研究成果相对罕见的当代鬼传说先明确其叙事特点,再进行个案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这对我国当代民间叙事的理论观点也会有一定的补足作用。

  五、当代鬼传说与谣言

  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都市传说是指一些近期可能发生的、怪异的、有趣的或者可怕的事件;而谣言(Rumor)则是一种未经证实的信息声明,主要传播人们认为重要的话题,一般会在情况不明、存在威胁或潜在威胁的状况下形成,并被企图理解或控制风险的人所使用。都市传说的主要功能是娱乐、逗趣和打发时间;而谣言则是当人们在一无所知的状态下,试着去理解和应付威胁时一起做的事。49

  除了叙事功能的差异外,都市传说和谣言在结构上也存在明显不同。比如当代鬼传说《红马甲》中描述北大29楼有一名女生晚上独自在水房洗衣服,一名古怪的老妇走进来问她要不要这件红马甲,女生拒绝了,但隔天大家发现女生死在水房里,背上有个红马甲的烙印。50而同样以北大校园为背景的《静园五院》,其确切和鬼魂主题相关的只有一句话:

  原来最早静园五院是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曾经有女生自杀过。51

  该文虽不停以“夜晚要当心”的描述来暗示阅听人可能会有鬼现身,但却始终没有具体交代五院曾发生哪些闹鬼事件,让这段文字所提供的背景无法丰满化,最终仅能发挥介绍风物历史的作用,成为一则校园谣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讲述谣言时会有一定叙事的特征,以世界知名的恐怖电影《七夜怪谈》中的一段情节为例:

  记者铃子采访三位女学生,问:“你听说过是什么录像带吗?”

  女学生A:“我听说会出现可怕的女人,对你说:‘你一星期后会死’。”

  女学生B:“看深夜节目时会突然出现,然后电话会突然响起。”

  铃子:“深夜节目?知道是哪个频道吗?”

  女学生B:“我听说是伊豆的地方节目。”

  铃子:“一星期后会死?真的有人死吗?”

  女学生C:“我听高中学长说,有个女孩看过那卷录像带,后来和男友开车约会时死了。”

  铃子:“车祸吗?”

  女学生C:“不是,两人在停止的车子里,那个男的也看过录像带,真的,二、三天前的报纸登过。”

  铃子:“知道是哪个高中吗?”

  女学生C:“不知道,不是我学长的学校,学长也是听朋友说的。”52

  此段以采访形式进行,整个过程体现出谣言惯常以关键词直接传达信息的特点,如:电视里的人影、预言、伊豆电视台等等,和上引该则北大谣言所传递的:五院、女生宿舍、自杀等信息,特点和方式如出一辙。讲述者并不着力将这些零散且片面的词组串联成前后完整的叙事,而阅听人不仅对此不要求,还能顺畅地进行信息交换。综上所述,谣言是能在不顾及结构、逻辑完整性的前提下,以最精炼的言语来传达特定信息;而鬼传说即使在最短篇幅内都会具备基本的情节结构,并用最合理且戏剧化的方式构成起承转合的完整叙事。

  虽说都市传说和谣言在特质与功能上各有所别,不应混淆,但进行相互比较的研究是可行的,如美国学者尼古拉斯·迪方佐(Nicholas DiFonzo)便尝试将谣言、八卦和都市传说三类口头叙事进行定义。53周裕琼透过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尝试提出深圳学童绑架案从流言演变为谣言,最终成为都市传说的建构过程。54刘文江探讨了传说、都市传说和谣言的内在关联及差异。施55爱东则先向前推至明清时期的采生传说,再结合时代背景的影响条件,提出盗肾谣言具有显著的传播周期性和社会性因素。56虽说国内谣言的研究还大有可为,但因本文集中关注的对象为鬼传说,故明确鬼传说和谣言间的差异是当前的主要目标,其余话题便暂不讨论。

  由于我国目前针对鬼传说的科研成果多出于硕士研究生之手,在鬼传说的概念定义上均有缺失现象,导致所有论文中鬼传说的称谓众说纷纭,各种民间叙事的类型也因此混为一谈。为明确我国当代鬼传说的所指,本文把以鬼魂作为情节主体,贯彻“死生有别”观念,具有完整叙事结构并强调真人真事、着力营造恐怖氛围,实践“道德悬置”现象的民间叙事定义为鬼传说,并推论出当代鬼传说具有15项重要的外部特征,最后再以时代为界区分出当代与传统之别。

  在界定清楚鬼传说的概念后,本文接着便将易与鬼传说混淆的其他民间叙事进行比较,以进一步明确鬼传说的叙事特征。首先,本文尝试在都市传说的范畴下,揭示鬼传说和其他恐怖传说的区别。最终发现,从都市传说的角度而言,鬼传说因叙事主体的特殊性,其本身并不适用源自其他恐怖传说所得出的理论,包括分类和研究方法等,并且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多是针对个别传说的论述,未见关于鬼传说的全面且系统的个案研究。从中西文化惯性的差异来说,鬼传说在我国有更丰富的叙事类型和表现形态,是都市传说中非常特别的文化现象,值得加以重视和分析。其次,本文针对中国当代鬼传说概括出15项外部特征,在此特征之外,其它以鬼魂为主体的民间叙事,皆先笼统称之为“鬼故事”以示区分,关于其实际的类型属性则暂不讨论。受“死生有别”观念及“道德悬置”现象的影响,鬼传说的叙事目的和方法与鬼故事有着本质的差异,无论讲述者在叙事过程中是有心还是无意地营造真实感,也不论阅听人对传说内容信以为真的程度为何,都无法否认鬼传说本身具备真实性和恐怖感的重要特质,而鬼故事则是在脱离现实的叙事背景下更重视寓教于乐的功能。最后,谣言作为新兴都市传说形成的潜在种子,其带有结构不全的叙事特点,和需具备完整起承转合的鬼传说存在一定的差别。

  以鬼传说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不仅可进一步挖掘其自身多层次的文化深度,同时还可丰富现有的都市传说理论,使其更加立体和全面。综上所述,鬼传说定义之提出有其事实的必然性,其后续科研的开展更有其学术的必要性。

(本文源自《民俗研究》2019年第4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叶舒宪]创世鸟神话“激活”良渚神徽与帝鸿
下一条: ·[周敏]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
   相关链接
·[李佳南]都市传说:广州城市变迁的缩影·[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
·[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马荣良]虚构与真实·[美]布鲁范德:《都市传说百科全书(增补版)》
·[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核心母题及分类方法·[陈冠豪]论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情节结构
·[王宪昭]试析记史性神话的历史真实与文化真实·[李扬]布鲁范德都市传说搜集与研究述评
·[美]扬·哈罗德·布鲁范德:《消失的搭车客:美国都市传说及其意义》·[马星宇]校园“惊魂”:校园恐怖传说探析
·[魏泉]裂变中的传承:上海都市传说·[朱刚]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及其确立和实践
·[张建军]中国都市传说研究的述评与思考·[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
·[刘跃进]走进上古神话历史·[张建军]都市传说——在乡村与都市之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