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乔天一]古籍文献中的北京岁时
  作者:乔天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24 | 点击数:5344
 

  二、北京岁时文献的结集

  如前节所说,关于北京岁时的古籍文献是非常浩繁的,书海茫茫,寻觅颇难,而找到之后,从中爬梳史料又要花费很大精力。即使是专业研究者,要天天跑图书馆,翻书抄卡片,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更何况仅是对北京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呢?面对这种局面,北京岁时文献的结集就应运而生了。

  杂抄文献,汇为一编,古已有之。如《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之类,先确定天地日月、风雨雷电、草木鸟兽等门类,再将所见文献中相关的内容一一抄出,归于相关门目之下,以便写文章时查检。以其据类成书,故谓之“类书”。及至清初,朱彝尊仿其成法,组织门生将古来文献中与北京有关的一一抄出,分门别类,编为《日下旧闻》。乾隆朝时,清高宗又命廷臣以《日下旧闻》为蓝本,加以考据、补充,遂成《日下旧闻考》。这一段故事,是治北京史地之学者无不知道的。

  进入民国时期,西方的学术体系传入我国,史料之学渐受重视,当时的学者颇有致力于搜集文献,纂辑成编,以助研究者。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北京的社会风俗也在逐渐更易。旧日万人空巷、兴高采烈的庙会、香会,在新知识分子看来,已有“迷信”的嫌疑;从前商家过年休市的习俗,也因经济不景气,不得不做出改变,以求多奔些“嚼裹儿”。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两部重要的北京岁时文献集成,就是张次溪的《北平岁时志》与李家瑞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门》。

  张次溪是广东东莞人,本名仲锐,后改江裁,次溪是他的号。父亲是清末民初的名士张伯桢,号篁溪,故他取号“次溪”,以示克绍箕裘。他自幼随父母居住北京,所以名虽粤人,实则对燕京风土的了解远过于故乡。一九三〇年,刚从孔教大学毕业的张次溪受聘于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从事《北平志》的纂修工作。此后的六七年间,他参与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走访北平的各处寺庙、古迹,编著《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北平庙宇碑刻目录(与许道龄合作)》等文献集成和工具书,并自刻《北平史迹丛书》《燕都风土记丛书》《京津风土丛书》《中国史迹风土丛书》等,其中用力最勤、影响最广的,当数《北平岁时志》。

  “岁时志”之作,始于六朝。梁人宗懍作《荆楚岁时记》,记载自元旦以下二十多个节令的荆州民俗,是为“岁时志”“岁时记”体例的开端。此后历代撰述,续有仿作,多记一时一地的岁时节令文化,对于研究岁时文化极有帮助。单就北京地区而言,此类文献就有明人陆启浤《北京岁华记》,清人潘荣陛《帝京岁华纪胜》、让廉《京都风俗志》、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等多种,进入民国以后,尚时有作者。张次溪编著《北平岁时志》,可谓对岁时志撰著传统的接续。

  不过,张次溪编著的这部《北平岁时志》,与传统的岁时文献有很大不同,其显著特点在于张氏将自作文字与引述前代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此书自正月至十二月,依月分卷,卷首先有张氏自作的一篇小序,谈本月节令风俗之概况,以及自身目见耳闻之节俗流变,有提纲挈领之效。小序之后,乃自朔日至月末,以日为目,历引文献中关于该日习俗的记载,以见时序之推迁、风俗之流衍。哪怕是对北京岁时文化毫无了解的读者,读起来也感觉眉目很是清晰。特别是所引各书上起明代,下至晚清,前后相去数百年,时世盛衰不同,人情好尚不同,社会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故虽同记一事,而内容常有歧互。张氏将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文献搜集在一起,按时代排列,则每一节日、习俗在不同时代的情形灼然可见。这种体例既是对传统文化中“岁时志”一体的沿袭,也是旧学术受到新风气影响的结果,可以在史学史上留下一笔。

  张次溪的《北平岁时志》成书于一九三六年上半年(据书前林志钧序落款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可知),约一年后,另一部北京风俗史料方面的杰作就出版了。这就是李家瑞编著的《北平风俗类征》。

  李家瑞是云南剑川人,一九二二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进入中国文学系学习,师从刘半农。一九二八年,李家瑞从北京大学毕业,经刘半农介绍,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做助理员,从事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一九三二年,李家瑞著成《北平俗曲略》(一九三三年出版),此后便在刘半农的指导下,从事北平民间风俗史料的分门辑录,至一九三六年十月,辑录了数十万字的史料,命名为《北平风俗类征》,于次年五月出版。该书分为岁时、婚丧、职业、饮食、衣饰、器用、语言、习尚、宴集、游乐、市肆、祠祀及禁忌、杂缀十三门,征引文献达五百种以上,堪称洋洋大观。

  《北平风俗类征》虽然出版较《北平岁时志》稍晚,但论对岁时文献搜集整理的全面程度,则骎骎乎驾其上。李家瑞所辑录的岁时文献,上起辽金,下至民国,达一百八十余种之多,而且其中有不少出自张次溪所忽略的俗曲、报章等文献,因此对历史上的北京岁时节令风俗展示更为全面。此外,李家瑞编著本书,本意在于推进对风俗的研究,故于每条史料,均用简短的三五个字概括出其大意,以便检阅,这对于读者也是很有帮助的。

  统观两书,《北平岁时志》在史料丰富程度方面,显然要比《北平风俗类征·岁时门》逊色一筹,但《北平岁时志》每月均有张次溪自作小序,对北平的岁时风俗有所总结,这又是胜于《北平风俗类征·岁时门》的了。而且,张氏所收史料虽不及《北平风俗类征》浩博,但也有超出李家瑞所辑之处。因此,这两种文献集成之间,颇有可以互相参证的地方,可以并行不废。

  说到这里,笔者又有了一点儿想法:张、李二著,均成书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从一九三七年到二〇一七年,忽焉又是八十年过去了,这八十年间的风俗变迁,比之前的几百年还要剧烈。可有读者愿埋头于故纸堆中,编一部新的《岁时志》,又或新的《风俗类征》吗?笔者拭目以待。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8-12-23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陈民镇]尧舜之谜 ——重读陈泳超先生《尧舜传说研究》
下一条: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孙宇飞]民间信仰与防疫·[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