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张实 郑艳姬]小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以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村为例
  作者:张实 郑艳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4-16 | 点击数:5477
 

  二、三种医疗体系的并存与互补

  美国医学人类学家亚瑟·凯博文(ArthurKleinaman)建构了一个研究医疗体系的新模式,他指出:“医疗系统是在文化约制下的观念,医疗系统之实行也是文化之实行,医疗观念与文化内其他观念、价值等配合而成互辅之整体亦即功能的运转。”[4](P7)因此,目前在小凉山彝族地区,与其世界观和民族文化相呼应,他们的医疗体系是由仪式疗法、民间医疗和现代医疗3 种体系组成。

  在小凉山彝族地区,由于受其文化传统的影响,目前仪式治疗仍占主导的局面,主要由毕摩和苏尼两类神职人员承担。他们不仅是宗教师,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医生”。近来随着政府医疗制度改革的推进,不少偏远的彝族村寨也出现了医疗站、卫生室,可是现代医疗的影响不能和传统的仪式治疗比肩。当地几乎所有的人,无论其地位、家庭经济情况如何,都在请毕摩、苏尼治病,这似乎可以说明,用仪式治疗疾病以及祈祷健康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群体的行为,成为了一种社会行为规则,嵌合在整个彝族社会认知体系中。以仪式疗法为主、医生治疗为辅、民间经验疗法作为补充,这3 种不同的医疗体系构成了彝族社会的独特医疗系统。

  1. 仪式疗法:当地人对付疾病最有效的方式

  进行仪式疗法的主要是神职人员,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毕”,一类是“尼”。“毕”,意为念诵,指以念诵经词经文为特点的仪式活动,从事这类活动的人被称为“毕摩”。“尼”意为颤抖,得名于凭借颤动舞蹈的仪式动作,而从事颤抖舞蹈之仪式活动的人,被称为“苏尼”。宁蒗县的毕摩均为男性,大多家传世袭,也有拜师学成者,是沟通普通人与祖先、神灵和鬼魂关系的人,治病防病和祈求健康与繁衍是毕摩主要的职责之一。苏尼,男女兼有,其仪式活动的对象多为鬼魂,尤其是病鬼,其任务主要是为人们诊断病因、驱赶病鬼、治疗疾病。

  在小凉山彝族地区,围绕着鬼、神灵、魂3种引起疾病的原因,毕摩或者苏尼有一整套帮人们驱除病痛、恢复健康的仪式活动。每当村民身体不适时,一般在占卜出是什么病因之后,就相应采取为病人祛鬼、敬神或招魂来治疗疾病。且几乎村中每一个家庭的长者都会念一些咒语和做最简单的驱鬼辟邪的法术。根据笔者的调查,沙力坪村主要有以下5 种专门治病的仪式:

  (1)“措喃尼”( 彝语音)仪式,意为蒸汽疗法。如果病人手脚肿胀、身体酸麻、皮肤发痒或得了麻疯,就行此仪式。首先用1 只山羊或1 头猪行咒鬼仪式,然后用毒草、野八角等各种植物于大锅中熬煮,上面放一个大蒸笼,把病人置于蒸笼中,利用蒸汽治病。毕摩坐在锅旁颂“防烫咒语”,看《蒸经》,手摇“竹响”击打蒸笼,此后病人可痊愈。据说病人可感觉到“竹响”打到哪里,哪里就有一股凉意,而因先念过“防烫咒”,病人也不会蒸伤。

  (2)“沉火丁”(彝语音)仪式,意为挂铁链疗法。这是用于治疗疯癫或难产的仪式。在医治疯癫病人时,毕摩将一根铁链烧红,念“防火咒”,将铁链挂到病人颈上以驱病魔,而病人不会被烧伤。在治疗难产时,毕摩将铁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爬上屋顶诵经文驱赶导致难产的鬼。

  (3)“王架以赶”(彝语音)仪式,意为烧清油疗法。是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病,或长久的全身酸麻无力的仪式。毕摩先咒鬼两个夜晚,然后将清油倒入锅中烧煎,念防烫咒,用手抹滚油擦拭病人的身体。

  (4)“斯觉度”(彝语音)仪式,意为草木浴疗法。疾病久而不愈,则任意取各种植物放于锅中煮沸,病人脱衣坐在毕摩前,毕摩念防烫咒,将热汤洒到病人身体上,并用竹响拍打病人身体各处,意味将鬼打出,然后念《草木浴经》,病人则可痊愈。

  (5)“勒克莫”(彝语音)仪式,意为舔铧口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肿胀、腹胀、酸麻、搔痒等病症。将铧口顶部对准家门口方向后放入火塘中烧红,让病人脱衣而坐,毕摩用木杆套入铧口,念防火咒,先用光脚踏试,再用舌头舔舐。若烫,则重念防火咒。到不烫时将铧口抬着对准病人,喷水或酒于铧口上,让水、酒飞洒到病人身上。然后将仪式中所用过的物品如火烧过的石头、树枝、碗等用铧抬着送往村边的神山的树下。

  从上述治病仪式中,可以看到很明显的驱鬼目的,只是不同的病驱赶鬼的种类不同。治病仪式与普通仪式在许多方面是有关联的。在当地许多大型的超度、成年或出生仪式中,毕摩通常会用舌头舔铧口。当地村民的解释是:鬼看到毕摩连烧红的铧口都敢舔,一定很厉害,所以就吓得跑掉了,病人的身体就好了。当地人对毕摩法术的解释,有着对超自然能力的崇拜,也带着浓厚的彝族传统文化色彩。

  毕摩、苏尼的治疗仪式,在现代医疗系统之外,给当地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而对于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彝族来说,传统的治疗方式也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安慰。

  2. 医院:一种逐渐被接受的医疗方式

  作为专业的医疗保健机构,宁蒗县跑马坪乡卫生院算得上是当地比较权威的医疗机构了。跑马坪乡红十字会卫生院及红十字会急救站,是在宁蒗县1998 年“11.19”地震后,由香港红十字会和宁蒗县人民政府共同筹资修建的,主体工程建筑面积440.52 平方米,总投资40 万元。乡卫生院虽然不大,但是儿、内、外、妇产、五官、口腔等科室都比较齐全,并且还有放射室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的实施,还专门开辟了一个诊室用来接待可以享受新农合优惠政策的村民,可以明显看到前来就诊的病人还是很多的。

  村里的医务室就没有那么多病人了。田野调查过程中,笔者一直住在村委会的大院里,与医务室就只有几步之遥。照理来说,作为整个行政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医疗点之一,来此处就医的人应该络绎不绝,可实际情况刚好相反。而村里的5 位苏尼却几乎每天都会被请去为身体不适的人治疗疾病。村卫生室的肖医生说,这个卫生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来的人不太多,但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接受了现代医学的思想后,肯定会慢慢多起来的。现在,过来主动找医生看病的人中不乏是之前已经找过苏尼毕摩治疗之后仍不见效,报着试试心态的村民;还有一些病人则是采取仪式与现代医学并行的方法,这边来找医生,那边也会同时请毕摩或者苏尼来治病;也有的则是一有病就直接来找医生了。

  3. 民间经验疗法:对付日常疾病的方法

  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彝族人民不断积累医疗经验,彝族医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加上与汉族文化的不断交融,村里有不少的医治疾病的偏方、验方,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彝族的传统治疗方法除了草药煎服、外敷、洗浴及针刺、火炙、按摩以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疗法,如嗅法、熏法、填充法和火针疗法等。当地村民一旦生了病,特别是小病时,首先是在家里自己治疗。村民们不仅认识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而且还熟悉按摩、熏蒸和火针等治疗方法。当然,彝族的医药知识一般只是在本家支内有选择地口头传授,因此民间医药的兴衰与其家支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笔者的田野调查点有一位草医,彝名为佳日古喊,56 岁,从19 岁开始就自学了一些中医知识,然后上山采草药,经过琢磨,慢慢就学会了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法。最先是给自己身边的人治疗,之后就有人慕名而来,慢慢成了大家都公认的草医。他有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对牙痛、接骨、腹泻、眼睛痛、牙痛、脖子痛、生疮、虫蛇咬伤等疾病有明显的疗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陆平辉]民族关系的制度化调整策略分析:详论少数人权利保障策略
下一条: ·[刘中一]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发展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中日学者研讨妖怪学与古人的疾病观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周小昱文 余建华]仪式治疗的国外研究述评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王琴]“文化”论抑或“食物系统”论?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