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拓和提·莫扎提]关于我国古代第一个维吾尔族诗歌翻译家斛律金(Altun-jan)
  作者:拓和提·莫扎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14 | 点击数:15655
 
回鹘汗国共有十一位可汗受唐朝册封,与唐朝长期亲密相处,通过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如回鹘的诗歌、音乐舞蹈传入唐朝;唐朝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城市文化影响回鹘社会,并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回鹘汗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维吾尔(回鹘)草原文化。              
维吾尔族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和各民族人民友好交往,进行文化交流,吸收先进的文化,创造了维吾尔文化。在同各民族的交往中,尤其是同中原汉民族的交往中,学习和借鉴中原的先进文化,发展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当然,不同民族间的交流首先关系到语言的交流。在不同语言的交流中,语言翻译就成为第一需要。因此,在维吾尔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翻译家。根据《北齐书》记载,我国第一位维吾尔族诗歌翻译家是斛律金,是我国南北朝时的北齐人。
 
二、斛律金(Altun-Jan)的生平
 
斛律金,其本名Altun,音译为阿六敦。北齐神武皇帝高欢赐汉名“斛律金”(音:Hu  lui  jin)。其中,“阿六敦”是“金”的意思,原名即维吾尔名“Altun”,加上“金”昵称为“Jan”。“阿六敦”应是维吾尔(回鹘)语的音译,意为“黄金”。
正如上述,“高车部”是维吾尔人的远古祖先。高车部中,有一部落叫“斛律氏”(külüg),阿六敦(Altunjan)就来自该部落。而神武皇帝赐名“斛律金”,又照顾了他的民族部落,又体现了他本名中的“jan”,组成一个新名字“斛律金”,也涵盖了“Altun”即“黄金”的意思[7]。我国古时候人名的这种译法,完全达到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在翻译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阿六顿(汉名斛律金),北方(朔州)敕勒(高车)部人,公元488年出生于名门武将家庭,在内地汉人中长大,精通汉语。又因当时在中原盛兴乐府杂诗,使他耳濡目染,学习汉诗乐府,又唱本民族歌,成为能歌善诗的少年。成年后继承祖业领兵,保卫边疆。阿六敦( 斛律金)“性敦直,善骑射”;被神武皇帝擢升为将。“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足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仕为第二领民酋长,秋朝京师,春还部落,号曰雁臣,累封咸阳郡王。”[8]当他五十多岁时,依然跟随神武帝,驰聘沙场,保家卫国。
阿六敦(斛律金),卒于公元567年,享年七十九岁。其高祖倍候利(Yabghul),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公元402年前后)迁来北魏内附,赐“大羽真”之位阶,并封“孟都公”之号。世仕于北魏。其兄斛律平,以都督从神武起义,官至济州刺史,进爵为公。其子斛律光、斛律羡,皆有武功,官至左丞相和荆山郡王,后被祖琏等谮言而逝。[9]
 
三、维汉翻译史上的第一首歌(Tunji Nahsha-)
 
根据《乐府广题》记载,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北齐神武皇帝帅兵进攻西魏玉壁城失败,全军将士攻城不下,反被打退下去,个个垂头丧气,毫无战斗力。“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璧,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悲愤疾发。周王下令曰:‘高欢鼠子,亲犯玉璧。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10](p382),于是神武皇帝想利用唱支战歌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就想到了能歌善舞的敕勒(回纥)族将领阿六敦,便命他翻译一首北方少数民族战歌,教战士们唱。阿六顿就想到了本民族的民歌《Tura Nahxisi》,也就是这首《敕勒歌》。于是,神武皇帝命他唱:“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胡语(鲜卑),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11](p382)。这首古敕勒(维吾尔)语民歌,特别是这首歌的乐调深受神武皇帝的喜爱而翻译为汉文,皇帝不仅命斛律金翻译并当众咏唱,而且还亲自打拍和唱。从此之后,这首《敕勒》(维吾尔)歌,脍炙人口、历代传唱,已成为千古名歌。阿六敦翻译、咏唱的这首古代维吾尔《敕勒》歌,也成为维汉翻译史上的第一首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启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间性”理论及其生成语境
下一条: ·[丁艳霞 朱尉]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和发展研究
   相关链接
·柯尔克孜族翻译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与《玛纳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