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在守望传统中开拓创新──2013中国民间文艺发展报告(摘编)
  作者:安德明 张岩 程德兴 黄莺 任雨晨 杨俊生 李建平 刘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30 | 点击数:6913
 

  三、传承传播

  1 .坚持以人为本,巩固传承队伍

  民间文化的传承主体是广大群众,因此,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保护好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确保民间文化的健康传承。所以,对民间文艺的保护首先要巩固传承队伍,落实到对传承人的保护上。

  为了提升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传承人的培训班。而对传承人信息的全面记录亦是民间文化保护的重要举措。本年度,北京各区县非遗办合作出版了首部“非遗传承人家谱” —— 《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 ,该书的工作人员历经三年,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采访,通过文字、照片和录像三种方式收集资料,同时查阅史料,梳理了传承脉络。全书收录了东城区包括传统音乐、曲艺、医药、民俗在内的八大类70个非遗项目, 126位进入区级、市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传承人的传承项目、从艺历程、个人成就和代表作品等信息一一载入,被传承人评价为“留住了东城非遗的根” 。

  2 .民间文化进校园,高校学生进田野

  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举办多年,旨在通过对民间艺术品的展示交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激发他们从自身做起,参与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艺术的队伍中来。2013年,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活动持续开展。

  民间文艺的传承传播是群众、艺术家与学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田野经验的学生也是传播工作开展的一部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铁梁近年来发起了“北京市民俗文化普查项目” ,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对北京市及京郊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成果展现了北京民间文化的活态性和多样性存在状态。

  3 .扎根人民,发展群众性传承活动

  以普通群众为代表的基层民间文艺爱好者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活态传承、传播的中坚力量。2013年,全国各省市地区的群众以极高的热情投身到民间文艺的传播和展演活动中,为社会带来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活动,逐步由被动保守走向主动传播、由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成为民间文艺传承的核心队伍。2013年10月,广西防城港市举办了市基层文化成果展演,茅岭采茶剧团、那良业余文艺宣传队等40多个民间艺术团积极参与,为当地群众表演了合唱、舞蹈、小品、戏剧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丰盛的民间文化大餐令现场气氛热烈、掌声笑声不断。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目前有9000多个常年活跃在城乡各地的民间文艺团体,它们类型繁多,丰富着广大百姓的文化生活,许多民间文艺团体的活动由以往的“稀少松散”转变为如今的“频繁有序” ,节目从以前的“差强人意”转变为如今的“日益精进” 。

  4 .坚持鼓励引导,不断完善奖励表彰维权机制

  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在全年中组织展开表彰奖励工作,逐渐形成并完善民间文艺表彰奖励机制,此举有利于确保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品位。本年度,中国民协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评选工作。4月1日,为期7天的“中国(开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展”暨第十一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奖活动在开封拉开帷幕,来自北京、福建、广东、江苏、江西、河北、辽宁和河南等23个省市的600多名民间工艺美术家参展, 353件几十个品种的工艺美术作品角逐奖项。

  在完善表彰机制的同时,民间文艺的维权工作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2013年6月,中国民协权益部正式成立,成为民间文艺维权工作重要的突破口,希望通过制度保障和法律机制来更好维护民间文艺工作者和传承人的合法权益,为其个体生存和民间文艺的传播、传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基础。

  四、发展创新

  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民间文艺已然成为一种颇有价值的资源,而传统的民间文艺只有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2013年,各地政府为地方民间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从组织活动、培养人才等多个方面为民间文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借助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各地立足于民间艺术,以创意创新方式发掘文化资源。在许多地区不仅出现了文化产业园,甚至还出现了集群效应,这进一步促进了民间文艺的发展。除此之外,民间文艺的品牌建设也成为民间文艺发展创新的重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艺品牌助力文化创新的发展,为当地带来更好的文化、经济效益。

  民间文艺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对民间艺人的培养,培养优秀的民间文艺传承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是民间文艺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在培养人才方面,各地方政府不仅积极组织各类专业培训,更重视促进民间文艺家与高校的联合,依托高校优势,培养民间艺人文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间文艺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促进民间文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也是将民间文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重要方式。2013年,民间文艺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秀的民间文艺资源得到了盘活开发,让许多属于过去的传统民间文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目前,在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 12个民艺专业村与1300多家从事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制作的业户所制作的民间工艺品,年总产值达到近5000万元。不仅为当地民众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更证明了创新是民间文艺能够在现代社会立足、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刺激民间工艺的发展,最终形成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

  面对林林总总、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各地政府与民间艺人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当地文艺形成特色品牌才能更好地促进民间文艺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可持续地获得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2013年,中国民协的相关评定工作共覆盖了17个省,其中包括5个研究中心、 8个基地、3个古村落、 2个文化城、 2个博物(览)馆、 27个文艺(化)之乡。这些荣誉的授予,为当地树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中国艺术报 2014-4-1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李占鹏 窦开虎]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价值蕴蓄
下一条: ·[胡阳全]近年国内白族研究概述
   相关链接
·[肖永晖]山花烂漫新时代、凝心聚力话民艺·[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民间文艺发展内在逻辑探微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
·[刘爱华]反哺,还是互哺?·[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高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七十年
·[祝鹏程]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王霄冰]文艺民俗学理论新探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 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范金荣]悼念我的恩师张余
·[刘思诚]“十七年”时期关于鲁迅与民间文艺的整体研究·[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陶立璠]我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相识、相知·《中国戏曲志·澳门卷》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 征稿启事·[毛巧晖]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