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湖南古村落古民居调查:保存较好的,只占26%
  作者:杨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6 | 点击数:8882
 

  空心古民居亟待保护
 
  和其他省份类似,湖南古民居保护形势严峻,当前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保护主体大量流失。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农民涌向城市,导致许多古村落古民居无人居住、管理,空置、闲置的现象较为严重。2.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一方面是个别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导致部分古村落古民居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被拆毁;另一方面是古村落古民居中的住户,根据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随意翻修和改造传统建筑,并大量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铝合金等,导致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3.相关的法律、政策亟须完善。目前,湖南还没有出台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管理的专项政策法规。除少数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古村落古民居外,其他的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工作依据,很难做到科学保护。同时,又由于大部分古村落古民居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所有权、使用权又掌握在户主手中,导致监管工作很难开展。4.保护资金缺口较大。古村落古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因其历史久远,所以自然损坏严重,如梁架等木质老化、糟朽,屋顶缺损、渗漏,墙体开裂,砖石风化等。风灾、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严重威胁着古村落古民居的安全。2008年的冰灾,对湖南的古村落古民居造成了很大破坏。另外,投入不足,资金匮乏,也严重制约了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5.盗窃建筑构件的事情时有发生。近年来,湖南发生了多起盗拆古民居建筑构件案,使得一些精美的木雕、石雕等古民居建筑构件被盗拆,或因盗拆而损毁。
 
  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自觉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身规律,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保护与利用的长效机制,力争做到科学保护、科学利用和科学发展。一是将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二是立足长远,结合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科学制定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规划。三是加强工作研究,尽快制定出台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管理措施。四是以基层干部群众为重点,抓好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五是建立古村落古民居记录档案,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成立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职责。六是建立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七是积极探索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双赢的新模式,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于民,以争取当地民众的积极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国文化报 2012-06-21 09:48:5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乡村公共空间的消失与重建
下一条: ·[谢东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黎族婚俗变迁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相关链接
·[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李丙传 黄煦茜]河北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张文艳 张启龙 张统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落民俗文化的作用与演变·[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符腾]浅论传统村落的人文记忆传承与保护·[薛翔]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袍生产现状分析与研究
·[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沈昕 张梦奇]徽州村落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
·[谭娟]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 ·《青海村落民俗文化志丛书》正式启动
·[刘爱华]从生活化到景观化:村落民俗传承的一种实践路径分析·[梁莉莉 胡泽凡]“非遗”如何被实践:回族民间社会的传承与保护
·[黄桂秋]广西宾阳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
·[刁统菊]我为什么选择了“横顶”?·[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