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昆仑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昆仑论坛

雪山圣殿莽昆仑:昆仑神话述要
  作者:张平 郭晓芸 赵新丽 杨尚燕 李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20 | 点击数:15801
 

 
        今天,“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这对拥有神奇的自然造化、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充满魅力的人类生活传承的秘境青海而言,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昆仑山浩浩荡荡,横贯东西数千里;茫茫苍苍,挺拔高峻,雄奇壮美。正如《山海经》中所描写: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魄魄。”这是一种由高原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的“大美”,蕴涵着自然造化的神奇创意,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可以说,昆仑山堪称青海的标志性形象。而以昆仑神话为核心的昆仑文化,令人肃然起敬、令人心驰神往、令人回肠荡气。昆仑文化历史久远,而且博大精深,用昆仑文化来冠名青海的文化,既反映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又体现了青海的文化神圣。既包含着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因素,又富含历史和文化意蕴。既有历史继承性和久远性,还凸显了青海特色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凝重感。正如青海社科院院长赵宗福教授所言,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大美青海”,神圣、神奇、神秘,令人神往。以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特色文化的“灵魂”和标志性文化,具有彰显主题,突出主线,立意高远,占位准确等特点,可进一步凸显“大美青海”特征。由此可见,昆仑文化是青海传统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也是青海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根基。今天,“大美青海”正铿锵走向世界,积极打造昆仑文化品牌,不仅能够提升青海在国内国际上的文化地位、提高青海在文化竞争中的软实力,而且能够增强青海人民的文化自豪感,真正树立起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作者: 张平)


  女娲炼石昆仑山

  话说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她就是女娲。她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庇佑我们免受灾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由此也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女娲文化。

  女娲的石头遗落在哪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它的原名叫《石头记》,对于这里所写的石头来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已有明确的交代,就是女娲补天剩余下的一块。后来它化为“通灵宝玉”与其投胎转世的贾宝玉一起来到人世,贾宝玉之名实际就是“假宝玉”,真石头。《红楼梦》写的就是这块真石头来到人世,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红楼梦》的一首偈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从前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大地上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人们繁衍生息,女娲继承皇位后,人世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尽情娱乐。

  可是,女娲继承皇位后,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地上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出来为害一方,人类陷入灾难。

  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着急万分,决定炼石补天。她先在河中挑选了许多红、黄、蓝、白、黑色的石头,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炼了一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再依此法,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只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用龟的四条腿做擎天柱,把天撑了起来。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之后,女娲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这样,女娲这位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曾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灾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独具特色的“女娲文化”应运而生。

  袁珂先生在《古神话选择》中曾指出:“女娲补天神话,看似情景纷繁,实际上只是一个洪水为灾,女娲用这种方法,诛妖除怪,堙塞洪水的故事。女娲可说是神话中最早的一个治理洪水的英雄。”

  在我国神话体系中,某些史前事件虽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却存在着事实依据。在我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出土的喇家遗址、积石山黄河岸边的大禹足印和大禹洞,证明了《山海经》中记载的“世纪大洪水”是有事实依据的。“大禹治水”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这个神话的事实被普遍认为是治理古代水患。而造成女娲补天的这一场“天灾”,实则为一场大洪水,只不过是上古的时候,人们不知道暴雨的起因,不了解雨季来临和山洪暴发的规律,在暴雨和洪水面前束手无策,把治服洪水的希望寄托于神。

  女娲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想象出来的拯救人类的英雄形象,还是如《风俗通》中所云:“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呢?这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背后,实则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无论女娲是人是神,她那以天下为己任,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勇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勇于开拓,富于想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修复自然生态的缺失,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精神,对于青海而言,都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由昆仑神话改编而成的《故事新编》在鲁迅手中变成反抗黑暗势力的“匕首”和“标枪”。《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

  青海省委宣传部长,诗人吉狄马加在主题演讲《在神话的思维中感悟未来》中指出,“中国古老文明最甜美的果实之一,就是远古神话。神话中那些鲜明的文化符号,那些启迪性的思想,那些寓言式的故事,必然把我们引向一个终极的思考,那就是,今天的人类应该如何尊重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昆仑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面对“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在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淫水,修复了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维护了自然生态的完整,保证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以“生态立省”的青海而言,意义非凡。 (作者: 郭晓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西海都市报 2011-07-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担负起我们的责任──访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霍福
下一条: ·昆仑文化:从青海到世界
   相关链接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
·[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田兆元]创世神话的概念、类型与谱系·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金鹏程]“中国没有创世神话”就是一种神话
·《中华创世神话六讲》在上海书展首发·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创世神话:以时间和空间为编码,揭开世界的“底牌”·“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在沪开幕
·“不是故事,而是活下去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中华创世神话研究基地揭牌
·[王宪昭]盘古神话:历史长河中变化生长的鱼·[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发展历史论析
·[刘锡诚]陶阳:创世神话研究的始创者·创世神话:探寻中华民族精神之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