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谭振山·故事大王
  作者:央视国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1-22 | 点击数:3558
 

 
 

东北有座葫芦山,山下有个太平庄,庄上有个谭大爷,
谭大爷有一肚子的故事,如果每天说一个,三年也说不完。

  谭振山 81岁

  辽宁省新民市罗家房乡太平庄村

  十几岁开始讲故事

  至今已积累一千多段

  2006年“谭大爷的民间故事”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谭大爷今年80多了,可是耳不聋,背不佗,脑子够用,他说这都是因为常讲故事。

  谭振山:讲故事得分场合。这场合一看外人多,讲故事必须得使劲。必须讲,文题故事,听的也爱听,确实都不错,如果那地方姑娘媳妇小孩们多,他们爱听鬼狐传,你就多讲点鬼狐传,讲点啥,老太太都爱听。

  谭大爷自小聪明,记忆力惊人,一个故事他听一遍就能记住,而且一记就是几十年。

  谭振山:第一个故事那就是我奶奶给我讲的,那最小的时候,他讲的故事,就是一般开始讲什么,就讲过去老虎妈子,门叉子这个故事。那时候小,不懂得什么,就寻思真的有老虎妈子。后来大人告诉我哪有老虎妈子这都是讲的没有真事。

  奶奶使谭振山喜欢上了听故事,而他12岁那年遇到的一位老秀才则使他爱上了讲故事。

  谭振山:沈陡山,老秀才他爱讲故事,岁数大了,都70多岁了,我才12岁,讲了几天,我就一声不吱声,干听,他的老女儿比我大,比我大七八岁了,他就指着我名说,谭振山你这么爱听,你能记住几句不,你沈大爷讲一回,我说差不多,我就试着讲一讲,基本都差不多全讲下来了,虽然没有他讲的那么好,也差不多了,老沈头挺高兴的,他说你愿意听我天天给你讲。

  秀才的故事里面有诗文,有对联,这是刚刚进入学堂的谭振山发现了,在奶奶的故事里找不到的东西。

  遇到故事就听,见到朋友就讲,谭振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讲多少故事。田间地头,村里村外,尤其是农闲的时候,谭家东边的树趟子里便成了谭振山专场故事会。

  谭振山:故事当中的话,心中没有亏心事,半夜叫门心自安。

  谭振山为人做事讲德讲义,方圆百里提起这位老故事王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家红事写对子、白事书挽联都少不了请他,邻里纠纷,他也主动去劝解。用村干部的话说:“老爷子出场,谁好意思不给面子?”

  谭振山:村口的老朴家兄弟俩老嘀咕,弟兄俩嘀咕就因为门口的墙你多了,他少了就偏了,老嘀咕,我听说了,当时我就去了,你们俩因为这个墙不能嘀咕,你们不能因为这个墙较劲,今天他要扒明天他要扒,我就给他们讲那段:

  谭振山:他叫李连波,兄弟叫李连廷,李连波在北京当府尹,那时候官就不小了,面子上很好。他们有个邻居叫做王学虎。这年六月份下大雨后,他们有个街北墙。这个街北墙就堆的不象样了。王学虎就喊李连廷,说这个连廷贤侄子,你爸爸死的早,你们那有我们一丈五尺的地方。我爸爸死了的时候有遗书。王学虎就把他爸爸的遗书掏了出来。一看旧拉巴几的,写的挺详细,说一丈五尺地,有界石。你可以找界石,帮忙的人多,那就挖了吧,一挖真的挖出来一个大石头,写着界石两个字,这里面有界石,真有人家一丈五尺的地方。没办法,就写了封信骑马快去北京找我哥哥,看看这事怎么办,一丈五尺的地方来了得。骑快马没有三天到了,这李连波这么写的,说“含泪家书稍进京,敬告同胞我长兄,祖一宅地被人霸,三步之遥一日坑。”故事里有诗句才有意思,后来李连波一看,就为这墙三步远,打官司咱不能打,咱们当官的,和他打下来有什么好处。你回去让我的兄弟按我的事办,拿回来了,人不少,打开信一看,怎么写的?“千里稍书为一墙,相让几尺碍何妨,长城万里今由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那长城还在,秦始皇早就没有了,有什么好处,说让,让他一丈五尺远,咱们扒墙。李连廷他哥说的算,当官不说,就说,王大叔,你们就垛吧。王学虎,一看不对,我寻思碰上个官,打个官司。没想到人家这么大量。自己进屋淌点眼泪,他说对不住人家,其实他做的假证。石头什么时候埋的,就是头年春天房子安置以后,他挖的坑埋的界石,现把界石两个字刻好以后写的界石。这一看良心发现,我对不住人家,我他妈的太良心发现了,第二天去说连廷别说别的,不用说了,我的错,我给你哥写一封信他也写了一首诗,叫人送去了,“家父遗书未必真,为夺三步昧良心,暗下界石做假证,愧我难以见友邻。”,说对不起好邻居了,好的,大叔让掇就掇回去的。后来他们两个越说越近,还做亲戚了,王学虎的孙女给李连廷儿子做媳妇了。他们做好亲戚了。

  谭振山:我把故事讲完了他俩就笑了,后来老大说了,咱们学不上人家,咱不能胜人家,也得不待离。兄弟说那我不占你,该怎么的,走走,咱们这么地。我也不找你便宜,他们互相谦让,是事没有了。

  这位在沈阳这块黑土地上生活了80多年的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辽宁大学的教授江帆对谭振山追踪研究了18年,据她统计,老人所讲各种道德、生活以及传说精怪故事,达到1000多个,而且故事里面涉及到诗文、对联,他都能记下来。谭大爷的民间故事可以反映几千年的民俗文化,被称为口头文学,连外国人也对谭大爷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是,脑子里装着上千个故事的谭大爷却连一个徒弟也不愿意收。

  咱们对国家没有什么大力量,咱说实在话,不能说这玩艺能上天,能治国安邦,还不就是一个故事。有一个也可,没有也可。我就这么考虑,国家一旦真要这个故事,确实不错,我自己,因为记忆力没有减还行。用笔写,我这一千故事都在书上记载当中,就属于历史资料不就有了。
 

  文章来源:CCTV-东方时空 2006年06月16日20:54

上一条: ·专访“民间故事大王”谭振山
下一条: ·“故事大王”谭振山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