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 81岁老人要成“国家遗产”
  作者:记者 王志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02 | 点击数:3603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文化局获悉,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其中,沈阳的“故事王”谭振山口头文学与京剧唐派艺术、评剧“韩、花、筱”三大流派、东北大鼓四项榜上有名。作为个体被申报国家遗产,谭振山是全国唯一一位。

  今年81岁的谭振山能讲1000多个民间故事,先后有日本、德国学者慕名登门,他还是全国唯一出国讲故事的民间故事家,但如今,他的故事也面临没有传人的境地。

  “谭振山是板上钉钉了,现在只是还没有发证。”昨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江帆对记者说。

  江教授是谭振山的研究者,她追踪和研究了18年。“他很质朴,善于驾驭听众,营造讲述氛围,具有高超的讲述技巧,不突出形体渲染,注重语气和表情,以情节曲折生动见长,风格质朴而具有感染力。”1989年,谭振山被辽宁省命名为“优秀民间故事家”。

  “全国目前还没有比谭振山讲述的故事多的人。”江帆说,谭振山的1000多个故事,全方位反映了辽河平原农耕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知识与智慧、理想与愿望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以谭振山的故事活动及其影响来看,在我国故事家群体中也属罕见;加之我国近二十年来较有影响的著名老故事家大都相继离世,因此,谭振山也可说是目前国内外所存无几的口头文学大家。”

  昨日下午1时,记者来到新民,在距离他的家太平庄村20公里打听谭振山,竟无人不知。村民说,村里红事代书喜对、白事兼写挽联,邻里纠纷,夫妻吵架,他都主动帮忙,20年前旱田改水田,没有经费,他还主动送来经费。

  走进谭家,一位身材高大、脚步轻快的老爷子正在院子里帮卖生猪的儿子算账。他就是谭振山。

  谭振山1925年出生,读到小学6年后辍学务农。谭振山说,他从四五岁开始听故事,七八岁就能给别人讲故事。“到现在我还在边听边讲边学。故事得学呀,你要讲得让人爱听,就得研究语气的轻重缓急、脸上的表情。”

  谭振山对于成为国家遗产的事很低调,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这些故事没有人继承。

  “在沈阳北面的新城子有一片水天相连的水泡子,泡子名叫拉塔湖……”采访中一说起故事,老爷子眉飞色舞,打都打不断,记者也听得入神。 (晚报首席记者 王志东)
 

  文章来源:新华网-辽沈晚报 2006年02月09日 16:31:55

上一条: ·南京四月礼佛盛典 “佛教三宝”齐聚释加圣诞日
下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失传 “故事大王”招来女徒弟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