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文化圆桌: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传承民族节日文化
  作者:记者 刘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7 | 点击数:8148
 

春节期间,传统社戏闹温州。 刘峰摄(人民图片)


  文化圆桌:过好我们的传统节日

  本期受访嘉宾

  吕品田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田  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赵 书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祁庆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李心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高  磊  北京福人福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萧  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徐  涟  中国文化报总编辑助理

 

  春节、元宵节接踵而至,在今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以及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大语境下,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节日符号与仪式吸引更广大层面的民众积极参与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

  ——编者

  目前,学术界及社会上的讨论越来越聚焦到传统节日的符号与仪式上。文化部“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组2010年6月正式立项,该课题以“春节”为核心,着重对列入第一、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个传统节日特别是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的四个传统节日的传承情况、节日现状、存在问题、应对对策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探索和研究。

  孜孜关切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命运的方家学者,深刻思考传统节日的现状以及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红火热闹、富有内涵。

  民俗是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力量

  几亿人次的春运,十几亿人同时吃饺子、吃年糕、放鞭炮、挂红灯,都说明民俗是一个伟大的力量,是民族文化身份的体现

  赵书:传统文化的精神表现在哪里?不在宫廷智谋,不在战场厮杀,而是蕴藏在广大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哲学是传统文化的魂,文学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脸面,民俗文化是人民共同情感的基因,是民族共同体的维系力量。

  吕品田:中华民族历史地建构起一系列融民间艺术和岁时习俗于一体、为广大民众深切认同的传统节日符号,这些绚丽而热烈的节日符号,将节日营造成一个红火喜庆、极富感染力的文化空间。作为传统年节符号的春联、年画、剪纸、烟花、灯彩、社火等等,广泛存在于祭祀、祝祷、纪念、祈禳、敬仰、迎送等节俗活动,并借约定俗成的表情、象征、缅怀、祝愿、庆贺或儆戒意义而产生巨大影响。由此,人们既可获得强烈的视觉美感,还可通过放灯、抬阁、走幡、舞龙等一系列声色并重的闹春活动,在激情洋溢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深切的文化归属感。对传统年节符号的普遍认同和深挚感动,使春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构成。节日及民俗艺术的丰满价值和丰富功能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也由此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循环往复的中国传统节日,把松弛和欢乐插入持续不断的生活流,使流逝的时间以环状结构和着自然与人生的节奏,给生活增添乐趣和生机。节日里,人们摆脱劳作状态,沉浸于没有时间感的激越状态,寄托理想,抒发胸臆,宣泄郁积,在狂欢中获得身心调节与调养。传统节日于一个个“天人合一”的重要时间节点循环往复,反复地激发社会心理,舒张人文情怀,使大众的生活意志、社会意识和文化认同不因岁月流逝而淡化。

  萧放:传统节日自身是一个相互关联、充满生机的生命机体,它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培植、滋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节日作为集体共享的特殊时间,它需要特定的精神核心。假如没有精神内涵,节日可能行之不远,传不下去。娱乐是节日的灵魂,如果没有玩,没有活跃的活动,没有调动人们情绪的东西,这个节日也就很干巴,没有生命力。

  田青:春运是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人在冷雨、冷雪中排着长长的队,克服各种困难,一定要回家和父母团聚,这正是中华民族感天动地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吃年夜饭?为什么吃年夜饭之前要给祖先牌位行礼?这里面既有对祖先的尊敬,也有对亲情的一种阐发。节日应该是仪式充分展示的时间,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恢复它的仪式,恢复“敬”的本质。

  春节符号是弱化了还是强化了

  节日的强化或者弱化,与符号文化价值的传播休戚相关,中国民族多地域广文化个性丰富,提炼、突出“物化符号”,务必强化节日的文化精神

  祁庆富:春节符号有些强化了,如:回家过年强化了,现代符号春晚强化了,春节的商业运作和炒作强化了。春节的弱化主要表现为精神弱化,物化倾向加大。

  李心峰:关于节日符号与仪式,学术界有争论。有人觉得一提起西方的圣诞节就想到圣诞树、圣诞老人和圣诞礼物这些东西,节日符号鲜明突出,而中国的节日如春节,好像很难找到这种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能不能在我们诸多的节日符号当中找出一组而不是一个两个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再通过各种手段突出和强化?

  田青:我们的符号太多了,没必要非得找出一个符号。给老百姓一个宽松的节日环境,让大家想到传统,想到祖先,想到我们古老的文化,包括想到亲情,就很好了。

  刘魁立:符号到底是一个好还是多个好?通常中国的节日有非常多的一群符号,这种符号的丰富性和多元性究竟在年节里怎么体现?中国国家大,民族多,不同文化有各自的传统,通过个性体现的多样性在符号里会有怎样的体现?符号体系有历史演变,沉淀下来的这些符号和历史时代有怎样的历史关系?许许多多的问题提醒我们在处理符号这个问题时要格外谨慎。

  吕品田:没有丰满的文化价值,没有深切的文化认同,没有广泛的文化主体,任何一种节日符号形式都是不可持续的;若是摆脱信仰寄托、文化象征、社会教化和审美娱乐等丰富的功能担待,不考虑建构主体、价值诉求、利益关照及意义认同的群众性,任何一种节日符号的创新设计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2月17日08: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传统节日:不应消逝的文化记忆
下一条: ·刘晓峰:元宵节:热闹拉开我国“月望节日”序幕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