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重阳节 上海难觅茱萸
  作者:记者 江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0 | 点击数:4893
 


  清明有艾草,中秋有桂花,重阳的标志性植物则是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遥想中故乡重阳节里遍插茱萸的经典情景,已定格为游子的乡愁象征。古代风俗,重阳节时要插茱萸,吃重阳糕、提菊花酒,登山游玩,现代人对重阳糕、菊花酒并不陌生,而对茱萸却知之甚少,早报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上海几乎难觅茱萸踪迹。

  早报记者 江村

  上海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昨天准备参加电视台关于重阳节的一档文化节目,节目制作人原本想在现场摆放一株茱萸以烘托气氛,然而结果却遍寻无着,只得作罢 ——像这样寻找茱萸而无果的并不只是个案,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告诉早报记者,他们因为实在对茱萸感到好奇,在公园寻找无果的情况下,专门去上海植物园寻找,结果同样失望而归。

  对此,上海植物园园艺科一位专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植物,茱萸分为山茱萸和吴茱萸,王维诗中出现的是吴茱萸,上海植物园确实一直没有种植。而另一位园林专家表示,上海气候比较适合山茱萸,几年前,他们曾在公园里试种过,但并不算太成功。

  仲富兰认为,重阳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江南,一直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药用植物,传说有辟邪功能,古人在重阳这一天,往往采摘它的枝叶果实佩带在身上,以辟除邪恶之气,但如今多数年轻人不知茱萸及难寻茱萸,这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茱萸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重视的今天,无论怎样,上海还是应当适当种植一些茱萸的,尤其是上海植物园没有一株茱萸,很让人有些意外。”他说。

  据悉,目前,江苏只有南京中山植物园与扬州茱萸湾公园种植有一些茱萸,扬州的主要以山茱萸居多。吴茱萸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浙江等南方地区。一些专家认为,元明以后插茱萸风俗渐微,上海、江苏及以北地区的茱萸由于药用价值不大,种植也愈加稀少,到现代,这些地区终于难觅其踪。

  生活在当下,当然不一定非得恢复佩戴茱萸的古俗,但茱萸作为一个重要节日的标志性植物,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被遗忘在久远的古代的。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8年10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龙舟竞渡 凭江祭新祠
下一条: ·民俗语言学家解析重阳节的“口彩”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癸卯年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举行·[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乐享重阳 缘暖晚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