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翟鸿起:中秋节味在人心 日子好过温暖感没了
  作者:陈辉   摄影/图:陈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19 | 点击数:12149
 


  现在中秋节的“节味儿”到底在哪儿?为什么我们再也过不出老北京的那份感觉了呢?对此,民俗专家翟鸿起说:“节没变,变的是人。”

  “年年说中秋,我都有点说腻了。”翟鸿起一边说,一边抬头看着墙上的挂历,那上面,几乎所有的日子都标了记号:电台访谈、电视台节目、报纸采访……

  到月底,翟老刚好79岁,按老规矩,该办“上寿”了,但眼下哪还顾得上呢?桌上堆满了稿纸,年初刚出了一本书,还有两本亟待完成。但,中秋节到了,总要先把各媒体的例行采访应付过去——将过去几年说过的那些话换种方式,再说一遍。

  确实,太多的年轻人正渴望了解老北京文化,仿佛那就是最后的精神家园,可以慰藉无聊的现代生活。于是,越来越多的“老规矩”被挖了出来,越来越多的“老讲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是一个渴望故事的时代,我们不断在用仪式,掩饰着本质的苍白。

  但问题是,曾经的岁月,真有那么复杂?就算所有的老讲究都复活,我们的中秋节就会变得有滋有味了吗?当表面的喧嚣渐渐平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这中秋节的“节味儿”到底在哪儿?为什么我们再也过不出老北京的那份感觉呢?

  “节没变,变的是人。”说着说着,翟老突然提高了嗓门。

  中南海里上初中

  我1931年生在河南安阳,祖籍天津。4岁时全家搬到前红井胡同,今人民大会堂西。我在成达中学上的初一,学校就在中南海里,当时北京沦陷,中南海被日本人辟为公园,门票5分一张,紫色票面。我们凭校徽可以免费出入,校徽也就大拇指盖那么大,上面有铁线篆的“成达”两字。其实沿大门往东走,有片墙塌了,就在过去的冰窖那儿,可以绕进去,我们放学常从那儿走。那时也没人逛公园,都没这闲工夫,公园是文人才去的地方,且只有节假日才去。

  中南海美极了,放学时我们常穿着短裤去湖里踩藕,找到了,洗吧洗吧就生吃了,当时瀛台是封闭的,不让进。

  胡同里也住着日本人,门口挂着小木牌,修皮鞋的小贩经过时,会用日语吆喝。快胜利时,马路两边挖了深沟,上面有棚,一旦飞机来,大家必须到里面去躲轰炸。

  有段日子挺难过,吃混合面,但时间不长,很多记载都忽略了这一点。

  送货赶上解放军入城

  我家7个孩子,都靠父亲一人的收入,日渐艰难,以后又搬了几次家,不过父亲收入较稳定,在当时我们算是中人之家。

  住六部口时,时传祥常来淘粪,过去干“粪行”的多是山东人,我至今还记得他一口的山东口音。他这个人特仁义,看院子里晾着衣服,会特别注意不让粪桶碰上。到冬天时,大家会给他一点酒钱。那时做买卖的都直接进院,淘泔水的,送水的,反正大家也没什么东西,小偷也不来。那时小偷分片儿,每人守在一个地方偷,轻易不越界,因为小偷也要拜师,“师傅”会告诉他活动范围在哪儿。

  我初中毕业后,家道中落,只好去老前门大街的中华百货售品所当伙计。这个售品所不简单,是爱国商人宋则久办的,专卖国货,当时名气很大。宋是基督徒,管理有方。伙计每天都是三菜一汤,月中月底还要改善伙食。一年发四身衣服,两白两蓝,店里免费给洗,还免费理发,每年10月老板请吃螃蟹,春天请吃烤肉,但有一条,吃喝嫖赌抽立刻开除,每周六上午半天有牧师来带大家做礼拜。比起学手艺的徒弟,我们实在强太多了,有工资拿,还学了很多道理。我从小没吃过牛奶,豆浆都没喝过,可现在身体还这么好,这和我15至21岁在售品所工作有关,那时正长身体,吃得好,营养充足。

  解放军入城时,我正好送货,半道碰上了,吓了一跳。那时反动派恶意宣传的影响还很大,大家不了解,都挺害怕,也没人敢出来欢迎。解放军住在花市大街老乡家边儿上,但也没人敢和他们说话。后来办入城式,有了组织,情况就好多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搜狐-北京晨报 2010年09月15日10:23

上一条: ·[祁建]两圆相遇 其情永驻
下一条: ·剑桥神话学教授点评:月神比美 嫦娥夺魁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