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贵州戏剧如何走向大市场?
——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复赛在即,记者采访省内专家
  作者:杨品 刘明旻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2 | 点击数:9862
 

 
 

布依戏(资料图片)


  本周周末,2010·中天城投杯多彩贵州小品大赛的复赛的战火即将点燃,自2005年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在多彩贵州这个舞台上,一批批能够展示贵州形象的大使走向全国,一个个烙有贵州印记的作品被发掘出来,一首首赞美贵州的动听曲目被人们传唱,一支支体现贵州特色的舞蹈被人们追捧。与歌舞所不同,小品因其贴近生活、语言精练,感染力很强,所以即便是在有歌舞海洋之称的贵州,小品依然也有着广泛的基础。本次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一批优秀的带有浓郁贵州色彩,包含了贵州文化精髓的小品,正在这个舞台绽放。如何让这些包含了贵州元素的小品从多彩贵州这个舞台走出去,面向更大的市场,省内的专家们各抒己见。

  安顺市文联主席罗迎贤:屯堡地戏走近现代

  记者:本届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中安顺赛区重点推出了屯堡地戏,而屯堡地戏有什么优势及特色可以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罗迎贤:所谓地戏,俗称“跳神”,是安顺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民间戏剧。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单位,演员是地道的农民。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舞。唱,是无乐器伴奏的说唱,舞,实则为“打”,是表现战斗场面的对打格斗。所演的三十来部大书,是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等。

  本届小品大赛安顺通过精心选拔挑出两个原生态的地戏小品,分别是一个武戏一个文戏,两个作品都相对于传统地戏有了明显的创新。观众通过观看后可以从武戏《双枪陆文龙》中感受到它继承了地戏风格,一个武打的动作、一句原汁原味的唱腔,都体现了安顺本土地戏发源地的特色。但更可发现的是在传统的地戏做了现代的尝试,具体表现在武打编排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创新,突出了打的人物上场下场的细微表现。在文戏《秦琼哭兄》方面来说,首先地戏大多以武戏为主,文戏并不多见,而且情节简单,通常以第三人称来进行表演,但这次的文戏采用了现在进行时的手法,更赋予逼真情节,其中哭的唱段尤为精致,更是表演得淋漓尽致。

  记者:我们不仅仅想看到屯堡地戏在小品大赛中出彩,更希望地戏能走向更为广大的市场,而屯堡地戏走向市场,该具备哪些条件或者抓住哪些优势?

  罗迎贤: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地戏的肯定。但地戏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地戏本身具有局限性,想要走向市场有不小的难度。

  目前地戏的宣传还处于“小打小闹”、规模甚微的状态,要想在观众的心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出规模性的整合以及进行大而有力而广泛的宣传。

  其次,地戏的表演水平有待提高,表演中,演员的表现应当更具情节化。

  根据现有的市场需要,我们需要对地戏进行包装,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但又能不脱离其原意,和已然保留的文化精髓。地戏在服饰上一直以朴实为主,而现在也在逐渐向京剧等服饰靠拢。武打一直是地戏的主要内容,对武打动作的技术提高也有利于推动地戏发展。

  此外,地戏想要走向更大的市场,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地方性,到一定区域进行推广,在旅游、文化上得到发展,从而由点到面的冲向市场。


 安顺地戏(资料图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2010-08-09 10:39

上一条: ·一部文化价值非凡的苗族古代经典
下一条: ·非洲红衣马赛人的成年礼
   相关链接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平锋 谭文]民间戏剧的仪式化内蕴及其悖论
·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贵州梵净山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徐斌]贵州省大方县基督教传播调查记
·[汤芸]多族交互共生的仪式景观分析·[徐永安 杜高琴]论贵州蒙正苗族的“活人坟-竹王崇拜”及其传说
·[王雪嫣]贵州省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中国酒文化高峰论坛在贵州举行
·国际专家聚集贵州 交流探讨传统伦理下的非遗传承与利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巡礼”贵州区域报道启动
·“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在贵州举行·中美民族博物馆合作研讨会圆满落幕
·160年前侗族“款首章”现身贵州黎平·[余未人]“绽开在贵州高原的小花”——记刘锡诚先生
·首届中日民俗学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钟敬文]关于民间戏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