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清明:家庭核心文化的传承
  作者:记者 梁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3 | 点击数:7964
 

  清明策划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来了。在注重孝道的中国,清明是除了中秋之外最受大家重视的节气,说起清明节,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祭祖”,而在近年,各种祭祀方式层出不穷。走传统路线的把祭奠先人的形式豪华化,各种“与时俱进”的祭品层出不穷;而也有选择从西化从简、回归自然的植树、海祭、网络等不同方式,但都充分寄托了大家对先人的思念。

  但若单论祭祖,这可就只传承了清明节一半的传统意义,在中国古代传统中,清明节除了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同时也是一家老少踏青郊游,迎接春天到来的一日。

  清明节的习俗如此丰富,也是有特殊原因的。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缅怀亲人的哀思,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为了让先人看到后代人丁兴旺,清明节是一个举家同行的时刻。古代妇女出门的机会不多,而且清明刚好是寒冬刚更新的初春,大家更把握机会享受郊游的快乐,而祭祀的食品恰好充当了野餐的素材。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扫墓和郊游放在同一天,乍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其实细想,这样的传统其实颇有深意。祭祀先人,除了是对祖先的尊敬外,更是一个家庭延续传统,父母向子女教育孝道的大好机会,同时更是加深家庭成员感情的良机。在这个前提下,举家出游,其乐融融的场面,不恰好就是“父慈子孝”的真实写照吗?

  清明的意义,无论是扫墓还是郊游,都是家庭核心文化的传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维系。既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扮演了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我们更应该尊重这个节日的内涵。清明节以什么样的形式度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天,或者说在这一生,我们如何书写“孝”和“家”这两个字。

  老传统 新方式 清明祭祀各有所取

  传统的扫墓方式,要准备酒菜,燃烧香烛和冥币,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而新式的祭祀方法则更各式各样:骨灰植树、撒入海中,网上建立纪念馆等,虽然环保、方便,但却不符合传统“入土为安”的观念。新旧两种祭祖理念,还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老传统 冥币香烛不可少

  中国的传统殡葬模式,先人入土为安后,每年后人都要到坟前添土拜祭,除了准备先人喜欢的食物外,还得准备香烛、冥币燃烧。

  而在近年,烧给先人的纸扎用品多样化发展。洋房、汽车等已经不算什么,还有多款美女人形纸扎,上面贴着“二奶”、“私人医生”等字样。最叫人讶异的是,摊贩居然连“阴间结婚证书”都有得卖,而且标榜可以挑选张曼玉、蔡依林等港台女明星,结婚证书做得和当地真实版证书几乎一模一样,有身份证字号、出生年月日、登记日期等字样,批准字号则打上“联合国字号×××”。一张要价50元人民币的“阴间结婚证书”,有人买来烧给往生者,被盗用的女星形同与陌生人“冥婚”。执法人员发现此状况,立刻以“不文明”为由、且涉嫌侵权,当场没收。连当事的女明星蔡依林听说后都不由得慨叹:“真是无奇不有。”

  而且由于近年越来越多的公墓提倡无烟拜祭,但为了焚烧这些传统祭祀用品,不少市民“铤而走险”,或是在无烟拜祭区内偷偷焚烧,或者交给附近所谓的“专业烧纸人”代为焚烧,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危险。

  点评:

  无论是节省土地资源,还是环保节能,传统的祭祀方式已经不被主张,但也有民俗专家认为,传统的清明祭扫仪式中,也有“传统文化价值”的体现,不宜矫枉过正,全都将它们视为“陋习、糟粕”而用西方丧葬传统取而代之。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学者田兆元指出,清明扫墓,是一项民俗传统,挂清明条,供饭和祭品,其中也蕴含着文化价值。“举例说,献食礼仪,体现的是人们对于前辈的供养,是反哺报恩的体现。人们在清明节献食祭奠,会想起故去的亲人的养育之恩,他们就是这样一口一口将我们养大。我们不能再赡养他们了,便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以一饭一菜,表达回馈思念的骨肉亲情。”

  对于清明这个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还有代代相传的古老传统,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地传承。把当中不文明、不环保的形式删除,但保留其精粹。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10-04-02 12:3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郑寒月]清明:添一份生活感悟
下一条: ·清明:春雨滋润的文化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马荣良]虚构与真实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