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红苇]为什么要守岁?
  作者:红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3 | 点击数:7477
 


·书摘·

过年放爆竹,“爆”与“竹”分别针对的是年的雷神与植物神的这两个身份特征。


  年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千古不变,有关年的说法早已成为常谈。《年的三副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红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 月)仍旧围绕汉民族有关于过年来历的传说,执著于对过年来历的解释。守岁原为助阳,而爆竹与鼓的神性意义则在于它们模拟了雷神的雷声。



  守岁是一个相当古老的习俗。据说守岁之俗,汉唐即有之,唐太宗李世民曾有《守岁》诗。旧时吴俗守岁,尚有“守岁烛”相伴。顾禄《清嘉录》卷十二云:“燃双椽烛于寝室中,宵永烬长,生花报喜,红荣四照,直接晨光,谓之‘守岁烛’。”王次回《疑雨集·残岁即事》诗就是这一风俗的真实写照:“纱笼椽烛焰如幢,火齐呈花喜一双。为惜春风吹烬落,晓妆成后未开窗。”诗中流露出了一种身在节期的喜悦之情。

  守岁助阳意为何

  以“守岁烛”伴随守岁,是守岁中通常见到的方式,但也有点燃“岁火”来守岁的。除夕之夜,在门口或庭院中,架松柏枝等物烧之,名曰“岁火”。据说此俗汉已有之,称之为“火爆”。那么为什么要守岁呢?而且在守岁时为什么要以“守岁烛”或“岁火”相伴呢?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惜寸阴”,有的则认为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年。那么,守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守岁或守夜的目的是为了助阳,这是古代助阳仪式的某种遗存,并且以这种方式助阳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谓助阳是在两个意义上说的,一个是指阴阳的“阳”,这个较抽象;一个是指太阳的“阳”,这个“阳”就具体得多了。但不管是哪个“阳”,所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要使阳压倒并战胜阴。我国素有“阳气起于北方”的说法,还有“阳由地下生”的观点,而且又把正月与三阳开泰联系在一起。但正月会三阳开泰,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说法,能否在现实中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因而要助,甚至要大张旗鼓地助。这从守夜时要点燃“守岁烛”,要生起“岁火”、“火爆”,可以看出来,这都是要给“阳”壮声威来的。因为“阳”在古人那里,不仅意味着生机与活力,在一年新旧之交的时刻,“阳”还意味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范成大在《腊月村田乐府·烧火盆行》中也认为守夜时的“烧火盆”是为了迎阳气、驱寒气的。明人高濂《四时幽赏录》描绘除夕晚登吴山望杭州的景象云:“红光万道,炎焰火云,街巷分歧,光为界隔,聒耳声喧,震腾远近,触目星丸,错落上下,此景是大奇观!”这种“奇观”大概就属于大张旗鼓地助阳了。越闹腾,阳的气韵就越足了。

  助阳的目的,还可以用一些有特色的饮食来表达。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也就是说到冬至了要吃馄饨,为什么呢?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助阳。古人认为冬至时节阳气虽生,但毕竟还在阴气的重重包裹之中,怎么办呢?人们就用吃馄饨的办法,以模拟的巫术形式,破除重阴锁阳的混沌状态,释阴破阳,支助阳气生长。乾隆年间《河南府志》岁时民俗条记:“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取阴阳胚胎,包孕浑涵。”这个时候吃馄饨,能达到“可益聪明”的效果。这实际上是把所要达到的助阳效果巧妙地加以转化了。这个巧妙的转化,就具有实用的指向性了。

  守岁助阳当然还有相助太阳之意。在一年即将终结之际,或者说在太阳正当日食时刻,不由会想象太阳正处于热力的极度损耗状态,太阳会不会照常升起,这对古人来说,不免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在世界各地,助阳的做法都很普遍。在古埃及作为太阳代表者的国王,会认真地绕着庙宇的围墙转圈,这种做法有其象征性的寓意,就是为了使太阳不至于因日食或其他意外而停顿。在秋分之后,古埃及人举行一个名叫“给予太阳拐杖”的节日,因为,当这颗行星在天空的轨迹日益下垂和热度日益减退时,人们就像对待一位垂暮的老人一样对待它,这个时候出现的“拐杖”仪式具有明显的扶助之意。与古埃及人不同,伊格卢利克的爱斯基摩人助阳的方式是玩“翻花篮”的游戏,用绳子做成陷阱将太阳捉住,防止它消失。有关这些习俗文化都是《金枝》一书所收集的。不管是“给予太阳拐杖”还是 “翻花篮”的游戏,其目的都是助阳。

  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指出,巫术性助日仪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用火作为象征,加强太阳的力量。特别是当一年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来临,太阳被想象为处于深度疲倦的时候,要用巫术的火堆加以鼓舞。印第安人举行这样的仪式是非常好看的,这种助日的场面较大,历时较长,同时环节较多且场面热烈,因而更具观赏性。

  在我国助阳或助天的做法,可以说是古已有之。在春天的时候,“天子迎春于东堂”,“青税八乘,旗旄尚青,田车载矛,号曰助天生”。(《后汉书· 祭祀中》注,中华书局,1973,第3182页。)当然还有后来夏天的“助天养”、秋天的“助天收”和冬天的“助天诛”。助天或助阳的做法,在现代人看来都会觉得傻得可笑,而在“天人合一”的古人看来,天或日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而当天或太阳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就断无可能坐视不管。我国古代传统中最为紧迫的助阳活动便发生在日食的时候。《白虎通》曰:“食必救之,阴侵阳也。鼓攻之,以阳责阴也。”这些都是史书中记载的大张旗鼓的助阳做法。

  我国古代最为典型的助阳仪式表现在汉代祀太一礼仪中。《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与此同时,要“春歌《青阳》,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叶舒宪认为其与印第安人的助日仪式很相似。他们的助日仪式都始于夜晚来临之际,终于黎明之时,而且助日仪式活动都以歌唱和舞蹈为主,并与太阳相关。太一礼仪中的“昏时夜祠,到明而终”的歌舞活动,其实已经是守夜习俗的皇家版本了。

  不管是西方民俗、印第安民俗中的助日做法,还是我国古代普遍存在的助阳仪式,他们都认为是起到了真正的“实际”作用的。这恐怕也是过年时选择守岁或守夜的真实目的所在吧。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0-2-15 1:50:16

上一条: ·春节里的思想论 传承幸福
下一条: ·[崔岱远]北京人过年吃点啥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郝倩]年俗中的“内丘神码”暨张夺村民对其认知程度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
·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