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若尘]是年味太淡还是我们对过去太留恋
  作者:若尘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4 | 点击数:3029
 


  这几年每到过年,总有“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这似乎已成了国人默认的“共识”。现实中,一边是“年味淡”的慨叹不断,另一边却是全国上下都在忙过年,一派热火朝天,这情景让人感觉很矛盾。

  媒体还在乐此不疲地开列为何年味变淡的清单,城乡分割的体制、物质的丰裕、精神生活的匮乏、外国节日的冲击、科技与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工作与买房的压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多元化导致的必然……但年味究竟是什么味?有什么统一的标准?是城市还是农村年味在变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在说年味变淡?孩子们是不是“沉默的大多数”?孩子们都还期待过年吗?孩子们眼中的年和大人眼中的年有什么区别?

  虽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还是抢先一步甚至一厢情愿给“年”蒙上了一层“今不如昔”的悲情色彩,但悲情中也有一个共同点——“年味”和回忆相关联。“年味越来越淡”的潜在意思是说,过去的年味很浓。很多人都会想到过去,回忆童年的那份纯真,对“年”的期待,小时候一大家人热热闹闹贴春联、放鞭炮、看春晚,还有从大人手里接过压岁钱……似乎,真正的年味在童年。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有着不同的分别。本来是很心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我小时候在乡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还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觉得它们真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我们喜欢将过去的生活美化、艺术化(有如一幅图画印在脑海),却将眼前的生活功利化、悲情化,因为现实很骨感,跟我们没有任何距离,总满足不了我们丰满的理想。钱理群教授在《读一读<社戏>全文》中说,我们读鲁迅的《社戏》,觉得鲁迅家乡社戏的表演美极了,但如果真的坐实了,如我们在荧幕上看见那实拍的社戏的实景,我们会觉得大失所望、诗意全无的。

  因为《社戏》是一篇回忆性的小说,经过了作家主观心灵的过滤,是“醒生活”与“梦”相结合的产物。人的选择性回忆,只会摘取对自己的认识提供有力证据的那部分记忆,导致我们无法完整地还原过去。“年味”是个艺术化的模糊词语,诉诸个人感觉。现在相比过去年味是浓是淡,个人的感觉不是衡量的统一标尺,一些具体的外部因素也并非直接原因,不过,从中倒是可以看到现代人内心的某个侧面——对商业化、物质时代人情淡漠的批判,对模式化春晚的失望和不满,对外国节日PK中国传统节日的焦虑,对春节官场送礼、应酬文化的责难……

  我们总喜欢去外部寻找原因,却没发现自己也在一天天地改变,我们的内心在变复杂、变世故、变麻木,情感贫乏,为外物所累,欲望的沟壑填不满,转而去寻找那逝去的、单纯的童年。周国平在《论无聊》中说,告别童年,我们长大成人了,我们开始需要一个目的,不幸的是,一旦我们开始憧憬一个目的,无聊便接踵而至。

  一年又一年,是年味太淡,还是我们对过去太留恋?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青年报 2010年02月23日 05:0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毕淑敏]“节”的家族
下一条: ·全国各地喜迎虎年新春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