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中国艺术民俗学》略评
  作者:张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9 | 点击数:4982
 


   张士闪、耿波撰写的《中国艺术民俗学》(山东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该书以科学的学术研究态度、踏实深厚的田野调查资料,对于纷繁复杂的艺术民俗现象进行了体系性梳理,并呼吁重建一种“还鱼于水”、在生活—文化整体视野中重现艺术民俗之当代生机的研究理念。

  《中国艺术民俗学》确立的“艺术民俗学”的研究宗旨是,对艺术活动与民俗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向的动态研究,试图去认识、诠释艺术参与社会运动的全过程,即不仅要关注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产生了艺术(包括产生了怎样的艺术、艺术如何反映了所处的民俗生活等),还要关注艺术怎样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于秉承传统的艺术系统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以此呈现艺术与所属整体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在学科归属方面,艺术民俗学注重用民俗学的方法与视角来分析艺术活动,同时,也用艺术学的视野来拓展已有的民俗学研究,使艺术学与民俗学得到跨学科的沟通与融合,相得益彰。因此,艺术民俗学应以上述两个学科为基点,综合摄取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与理论,方法互观,视野广阔,多方统筹,真正做到了多学科交叉互补,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学科所应该具有的多元融通的特点。

  《中国艺术民俗学》反对那种形而上学的、抽象的艺术民俗研究观念,该观念将传统民间艺术要么看做是居于精英艺术之下的“二等艺术”,要么将之从民俗社会的整体中完全剥离出来,静观把玩,但实际上已在不经意中使民间艺术失去了赖以生长的土壤,就象让鱼儿离开了水,虽然徒具形态但精神已萎败不堪。《中国艺术民俗学》积极倡导一种“还鱼于水”的整体研究理念,就是要将艺术民俗现象放在生活—文化整体之中,探究其生存境况。这种探究不是要发现其在生活—文化整体中作为“死”的“遗留物”的性质,而是要揭示其发生、发展、适应、蜕变的生命特性,考察一个“活”生生的艺术民俗。以这样的艺术观念为基础,该书考察了物质民俗中艺术美的内涵、社会民俗中艺术境域的营造、信仰民俗中的艺术维度、岁时民俗与艺术的关联以及游艺民俗中的艺术意蕴,而且以发展的眼光考察了在城市化进程的新语境中艺术民俗学的新发展,终之达到“艺术民俗批评的方法与原理”的形上构建。

  《中国艺术民俗学》对于当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大胆探讨。比如对民俗学研究中“民俗志书写”问题的探讨,作者认为民俗志书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以田野作业为生命线的民俗志研究,应透过民俗知识的凝固幻象去认知其深层结构。其次,民俗志书写应注重民俗知识的交流性特征,从交流发生的语境入手,着力阐释民俗知识系统中的交流活力及交流结构。再次,民俗志书写应指向关于区域民俗的“流动性文本”。再次,在“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存生状态”问题上,作者认为艺术民俗从生产与消费相平衡的乡土社会中进入到城市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虽然没有了众人参与时的狂欢,但收获的是艺术形式上的日益精致、完善,成为了一种美的艺术,与传统文人艺术发生了深刻的关联,这绝对是艺术民俗的新的发展。

  《中国艺术民俗学》在具体的论述上,特别善于利用丰富的田野作业经验,感同身受,对于一个个艺术民俗个案进行解析,鞭辟入里,辞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9-06-18 09:59: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利慧]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
下一条: ·[色音]《蒙古风俗鉴》的民俗学价值
   相关链接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走向村落 构建艺术民俗学
·[张士闪]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与学科景观·[廖明君 张士闪]艺术民俗学研究:将乡民艺术“还鱼于水”
·[张士闪]从参与民族国家建构到返归乡土语境·[张士闪]京西幡会:一个追求“天人吉祥”的联村仪式[1]
·[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张士闪:行走在田野
·[山曼]民俗学的艺术视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