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历史学的发展
  作者:刘志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5-03-23 | 点击数:4054
 


  编者按:本文作者认为,田野调查和口述史是当前中国史学的两大趋势。其实,这两种方法尤其是口述史学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党史学界大行其时。“抢救活资料”口号的提出,下大力气于回忆录的征集,就是其显著表征。倒是在90年代党史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口述史学日渐式微。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文献史料丰富,口述史料无关紧要了。诚然,我们研究党史的主要基础和依据是文献史料,但口述史料绝非可有可无。这是因为:其一,文献史料并非完全无误,口述史料可作考据纠缪的参照;其二,文献史料尚存若干断档之处和薄弱环节,口述史料可起补阙与丰满的作用;其三,口述史料贯注着当事人的历史认识,对研究者把握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当事人年事已高,社会主义时期的“活资料”已到非“抢救”不可的时候了!有鉴于此,本刊特转载本文,为各地党史工作者提供一点口述史学的材料,并以期引起各级党史部门对“抢救活资料”的重视。

 

  口述史本是历史学的源头。传说就是口述史的最初形式,这在中外都一样。西方史学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其中的人物是半人半神,故事也半真半假,但这并不影响它被尊为西方史学的滥觞。在发明文字以前,口耳相传的历史是人类惟一的记忆形式,因此,口述的《荷马史诗》被认为是一个英雄时代的反映。在中国,也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炎黄二帝等诸多传说,这些传说也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族早期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

  但自从有了文字记载之后,中国才有自己的信史。作为信史,起初并不排斥传说、口述的史料,如《史记·五帝本纪》就把五帝的传说正式载入史册。《史记》还可视为中国第一部口述史,如《史记?项羽本纪》就生动地描绘了鸿门宴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栩栩如生,可是鸿门宴并未留下现场记录,这是司马迁根据传闻和历史记载写下的历史。2000多年来,谁也不怀疑这件事的存在,因为他描述的人物风貌及事件的发展,入情入理,符合历史的逻辑,并非安自猜测。不言而喻,口述史不仅被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所确认,而且他所作的《史记》在正史中也是吸收传说的表率。

  唐代设立国史馆,确立当期为前代修史的任务。自此,史书成为官书,已有严格的程式,引用口述的情况大为减少;史官只是记录员和保管员,一切都以前朝的文本为依据,舍此很难进入史册。治史的人才讲究的是义理、词章和考据的功夫,无需调查访问,纵有史家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但也是作为个人的修养,从来没有作为研究的方法,进入史学的领地。

  这种情况直至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后才有很大的改变。王国维运用地下文物,验证文字记载,证实了商代纪年的可靠性。陈寅恪以诗证史,将佛经典籍、变文故事与民俗小说相互参照,发掘敦煌佚文《韦庄秦妇吟校笺》的价值,写出了“当日人民避难之惨状”,是反映民众疾苦的重要资料。顾颉刚提出了以民俗求证历史的见解。他运用古代文献、诗词歌赋、乐府变文、地理学、音韵学和现代民俗学对孟姜女传说的来龙云脉进行系统的梳理莒,认为孟姜女的原型是出于《左传》,在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杞梁妻在奔丧途中接受齐庄公吊唁的故事,在后世逐步渲染成燕人杞良在长城服苦役,被官吏杀害,尸身被筑入城墙内,其妻到城边哀哀痛哭,哭倒了城墙,由此导引出孟姜女的故事。这些对促进新史学的研究下移到民间文化的视角有重要的意义。正如顾颉刚先生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中所说:“孟姜女的故事,论其年代已经流传了2500年,按其地域几乎传遍了中国本部,实在是一个极有力的故事。可惜一班学者只注意于朝章国故而绝不注意于民间传说,以至失去了许多好的材料。但材料虽失去了许多,至于古今传说的系统却尚未泯灭,我们还可以在断编残简中把它的系统搜寻出来。”这部著作也成为民俗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孟姜女故事是一则民间传说,当然不能作为正史看待,但这一故事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具有广泛的人民性,表现了古代民众对暴君和虐政的揭露和愤恨。尽管秦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丰功伟绩,但在他身边永远立着一个孟姜女,这就把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永远置于相生相制、二律背反的境地。这是一个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思想命题,也是迄今未能解决的思想难点。毫无疑问,对孟姜女传说的由来、演变和传播的研究,为从理论上解析这一问题提供了具体详实的标本。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图像与文献记载互证,纠正了文献中的多种错讹。

  从新史学发展进程中举出的这些事例可以认为,不论是以物证史,以诗证史,以图证史,还是以民俗证史,都超越了传统的历史文献,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在以经史为本的传统治史者看来,笔记、野史都被视为稗史,那么以图、诗等等非经非史的资料证史就更不入流了。这说明传统史学要因此丢失多少可资利用的材料。

  当前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田野调查引起史学研究者的关注;二是口述史的兴起。这两者标志当代史学研究的视野从单纯的文献求证转向社会、民间资料的发掘,这是历史学进入21世纪的重要倾向。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来说,口述史学无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从这一意义上说,口述史学应该得到史学界的充分重视。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第7版

上一条: ·国内“口述史”研究倡导者
下一条: ·[王铭铭]口述史·口承传统·人生史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郭翠潇]国际档案理事会RiC档案著录标准对中国口头传统建档语境描述的启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