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日]小长谷有纪 [中]色音 主编:《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
  作者:[日]小长谷有纪 [中]色音 主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6 | 点击数:9387
 

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

──“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  者: [日]小长谷有纪  [中]色音  主编

基本信息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ISBN:7802472636/9787802472631
·条形码:978780247263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和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地圈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协办的“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44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资源利用与民俗知识、地理空间与民俗空间、环境演变与文化变迁、自然灾害与灾害民俗、区域环境与生态移民。

目录

作为历史产物的环境(代序)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
 中国的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研究
 解剖“水井神话”——难道真能缓解贫困吗
 从干旱地域考察人类史观及人类文明危机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跨越国境的环境问题——韩国的沙尘暴以及对策
 地下水的危机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的评价——基于1999年以来五次大型公众
 环境意识调查的分析
 环境保护事业中的社会互动关系
 中国南侗自然环境与原生态生存方式的哲理思考——贵州黎平县黄岗侗寨个案分析
 关于蒙古先民与凶禽猛兽关系之动态分析

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
 历史环境保存与文化生态保护
 生态博物馆如何避免文化原创性的退化问题
 “现在”的文化遗产化——中心的象征性解体之后
 对山地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关于日本无形文化财——“和纸”
 文化遗产的经济史形态及其启示——以洗车河镇手工艺文化为例

资源利用与民俗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与浙江采石文化
 向地方性知识学习的方法——生活环境主义思想
 游牧文化与民族精神
 游牧社会的努图格沁——草原生境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使者
 干旱与半干旱地带水利用的环境问题——以黑河流域农业开发为例
 北京城市工业环境中的用水民俗——以首钢征地村庞村的用水变迁为个案
 蒙古族节日民俗之动物元素分析

地理空间与民俗空间
 北京传统行业自然资源地图研制——以天福号为个案
 北京旧城庙宇的地理空间与民俗空间特征
 欧亚草原“茶叶之路”上民间生活用具造型的互融与流变
 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特征、演进规律及认识方法
 地名透视的村落历史——一个农区蒙古族村落相关地名及其叙事的解读

环境演变与文化变迁
 蒙古高原的环境变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
 环境变化与文化变迁的边缘地带——黑河“最上游”的50年
 额济纳旗自然环境的变化——关于牧民意识的研究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与传统自然农业文化修复——以苏州市为例

自然灾害与灾害民俗
 论爆竹民俗与灾害链韩春英王静爱
 内蒙古沙尘暴及沙漠化的成因——关注温室效应
 民众水灾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初探——基于黄河滩区和长江垸区的调查
 牧区旱灾及牧民应对行为之实证研究——以正镶白旗为例
 台风灾害脆弱性诊断与减灾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萨满教与少数民族环保意识
 民间传说与自然环境——治猿传说及猴子危害问题
 中国农耕社会禳灾习俗初探——以浙江及其周边地区的舞龙和求雨习俗为例

区域环境与生态移民
 对生态移民政策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检验的必要性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工程的生态效益及其移民经济可持续性分析——正蓝旗敖力克嘎查为例
 生态移民对移民村发展的影响及其特征——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推测性讨论
 生态移民项目:对利益相关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析——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CFN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北京鲁迅博物馆 编:《苦雨斋文丛:周作人卷》
下一条: ·陈连山:《话说端午》
   相关链接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周跃群]保护与发展的权衡:民俗文化遗产化视野下的动物伦理反思
·[蒋帅]从地理环境看传说发生:以鲁中南盗泉传说为例·[黄晔]民俗学视域下古代长江流域风情的多重展示
·讲座║ 次仁央宗:分析地理环境对藏族饮食文化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为例·[徐美洁]拿什么来填地域差别的“坑”
·[任洪昌]地理环境对妈祖信仰产生及传播的影响研究·[乌丙安]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修复与维护
·[乌丙安]民俗文化遗产亟待修复与维护·济南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年度十大杰出人物评出
·[郭家骥]地理环境与民族关系·[司徒尚纪 许桂灵]地理环境催生岭南文化
·[黄德烈]满族与鄂伦春族生育习俗之比较·[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成机制
·[叶春生]活化民俗遗产 使其永保于民间·[周超]日本法律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色音]多元视角下的自然环境与民俗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