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蔡大成]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
  作者:蔡大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6 | 点击数:25845
 

 

[摘要]论文对中国古代蓍草神话传说的片段性记载做出整理和分析。古人相信蓍草是草本植物中寿命最长者,不死而神,故而能数往知来。蓍草的预测神性应来自其宿根每年得天气之先,在固定地点萌发新茎,拥有物候学意义上的信用。论文认为古代10以内的数字符号由草棍组合,推测原始八卦来自抛掷12支蓍草梗落地后的累积图像。蓍草不但是计算历法的算筹,还是夜间记时的工具,其燃烧时的火光、香气和烟雾又成为巫师祭祀通神的中介工具。论文提示蓍草与伏羲存在着语义学和故事结构上的多重关系。论文指出,蓍草是人神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先民通过巫师用蓍草与神祇交换数字形态的未来信息,这便是“易”和蓍草神话传说生态解构的本原。
[关键词] 蓍草;伏羲;周易;神话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6-0009-08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蓍(shī)草的神话传说是与占卜联系在一起的,弄清蓍草神话传说的本原,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了解古代生态世界观,找到解开《易经》之谜的途径。
 
一、古代文献中的蓍草神话传说
 
《尚书·大禹谟》:“鬼神其依,龟筮协从。”《诗经·卫风·氓》:“尔卜尔筮。”《毛传》说:“龟曰卜,蓍曰筮。”《说文》解释说:“筮,易卦用蓍也。”《易传·系辞》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史记·龟策列传》(公元前1世纪褚少孙辑)也记载:“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蓍,断以蓍龟。”又说:“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传曰:下有伏灵,上有兔丝;上有蓍,下有神龟……闻蓍生满百茎者,其下必有神龟守之,其上常有青云覆之。传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茎长丈,其丛生满百茎。”汉代应劭《风俗通义·怪神》引传曰:“物之所聚斯有神。”蓍草多年生的宿根分蘖繁殖力很强,在一定范围内很容易形成单一植物的生态聚落优势;稠密的蓍丛下潜伏着神龟,说明先民观察到在占卜用的蓍草和乌龟之间有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乌龟是杂食性变温动物,以昆虫、鱼虾、螺蚌、植物茎叶、杂草种子等为食,并选择土质疏松的草丛挖坑产卵,盛夏也会躲进草丛阴凉;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与蓍草生长的“冬眠期”大致相同。
为什么上古时代占卜工具必须要用蓍草和乌龟?据《论衡·卜筮篇》记载:“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苇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孔子曰:不然,盖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言耆(shì,qí)也,龟之为言旧也,明狐疑之事,常问耆旧也。”意思是说,因为蓍草和乌龟都很长寿,能够预见未来,和向老人请教解答一样。古代筮、蓍、耆字音相同。“耆”指六十岁的老人。《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梁启超先生曾指上古巫史多由耆老担任。老人阅历丰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数往知来,以见知隐,具有预测能力,是古代社会的知识权威。《慎子·威德》云:“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 
无草不死,传说蓍草是草类植物中寿命最长者。《说文》:“蓍,蒿属。从草,耆声。生千岁三百茎。”《论衡·状留篇》:“蓍生七十岁生一茎,七百岁生十茎。神灵之物也,故生迟留,历岁长久,故能明审。”《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洪范·五行》曰:“蓍之言为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白虎通义》:“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易纬·干凿度》引古《经》:“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埤雅》:“蓍,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博物志》:“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其犹蓍百茎而共一本,龟千岁而人宝,是以三代传决疑焉。”《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食气者指龟,不食者即蓍草。
传说蓍草可以先知先觉,体现未来的征兆;草茎越多越长(高)越灵验,成为神草。《礼记·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仪礼·特牲馈食礼》:“筮人取筮于西塾。”注:“筮,问也,取其所用问神明者谓蓍也。”《史记·龟策列传》云:“能得百茎蓍,并得其下龟以卜者,百言百当,足以决吉凶。”《艺文类聚》卷八十二引《逸礼》曰:“蓍千岁三百茎者,先知也。”《论衡·实知篇》云:“若蓍龟之知吉凶,蓍草称神,龟称灵矣。”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郭璞云:上有荫丛蓍,下有千龄龟。凡虫之智,莫善于龟;凡草之灵,莫善于蓍。蓍、龟自有灵也。”《本草纲目》说:“龟以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穴导引,故灵而多寿,能通任脉。”蓍草每年秋枯春生,源于其根不死,割枯茎而后萌生新茎,象征生命轮回,与龟一样都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被追求多寿的先民奉为洞察未来的神灵宝物。《神农本草经》记载:“蓍实,味苦,平。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山谷。”人吃了蓍草的籽实也能够变得聪慧、先知和长寿。
 
二、蓍草与占卜的关联
 
最早,蓍草只是一种计算的工具。《仪礼·士冠礼》:“筮人执策。”《韩非子·饰邪》也有“凿龟数筴”和“龟策鬼神,不足举胜”的说法。《战国策·秦策》:“襄主错龟,数策占兆。”高诱注:“策,蓍也。”策还是量词,单指一枝蓍草。策也称筹、筭(suàn)。《老子》“善数者不用筹策”,《史记·袁盎传》“使人问筹策”,以筹策并称。《仪礼·乡射礼》“箭筹八十”,注:“筹,筭也”,是筹也称做筭。《说文》段注云:“筹犹策,策犹筭……故曰筭、曰筹、曰策,一也。”在我国古代,筹、策、筭,都是经常使用的计数工具。故《汉书·五行志》云:“筹所以记数。”《说文》:“筭,长六寸,所以计历数者。”段玉裁注云:“筭为算之器,算为筭之用。”《论衡·感虚篇》:“夫以筯撞钟,以筭击鼓,不能鸣者,所用撞击之者小也。”其实鼓不能鸣,是因为蓍筭太轻(《论衡·变动篇》亦有“蒿不能鸣钟”之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尹虎彬]口头文学研究的十个误区
下一条: ·[刘宗迪]七夕故事考
   相关链接
·[陈泳超]近世民间信仰中的神话层累——从海盐神歌《伏羲王》到《三天三宝》·[梁奇 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
·[张成福]从地方神灵到人文初祖·[吴晓东]伏羲女娲蛇尾蜴尾考
·[霍志刚]韵文体伏羲神话与民间叙事丛内部的分工互动·[朱鹏]汉画像中人首蛇尾擎日月图像研究述论
·[袁学骏]新乐伏羲祭典保护的重大意义及其科学性、全面性·[林晓平 陈雪莲]《周易》与民俗研究
·[徐凤]甘肃伏羲女娲神话扩布之探源·[郭重孟]人与蛇之间首属关系的探析
·王知三:伏羲文化与伏羲文化圈·施立学:三角龙湾等地名源自伏羲龙文化
·[李零]读《张政烺论易丛稿》·闻一多:《伏羲考》
·[杨利慧]女娲神话研究史略·[柯杨]论伏羲神话传说的文化史意义
·[柯杨]敦煌遗书中有关伏羲神话的记载与甘肃民间活态神话之比较·[柯杨]简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开发及相关问题
·[吕微]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