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音影图文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音影图文报道

乌丙安:“二月二”传承千年故事多
  作者:记者 魏运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6 | 点击数:7398
 

 

 


    新华网沈阳2月25日电(记者 魏运亨)26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所谓“龙抬头”的日子。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二月二”这个时令节日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而且被后世附会了大量与天文、气象、农事、卫生、学业等有关的民俗内容,是一个故事多、讲究多的有趣节日。

    乌丙安教授说,“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周代的“二月二”不过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则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好几首有关“二月二”的诗歌。

    与中国大多数传统节日核心内容相对单一不同,“二月二”的文化内涵特别丰富。首先,“二月二,龙抬头”与中国古代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民间认为“龙抬头”;“二月二”更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

    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但也有相反的,有一些地方这一天忌担水,生怕带回龙卵或惊动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二月二”又是一个祛病禳灾的日子。惊蛰一到,百虫复苏,民间选择这一天驱毒保健。比如在家门前围以石灰,在墙上画一个药葫芦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乌丙安指出,除了汉族之外,一些少数民族也过“二月二”,而且民俗活动独具特色。比如畲族的“二月二”,又称会亲节。闽、浙一带的畲族这一天要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气氛非常热烈。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02月26日 07:17:0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藏历新年:传统与现代共存
下一条: ·金华农村来了文化青年 浙师大师生帮助设计环境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