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秦腔脸谱寻访记
  作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摄影 洪文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11 | 点击数:17760
 


【采访手记】秦腔脸谱专柜去学苑出版社采访完关于秦腔脸谱的寻访经过,我久久没有动笔。其间有四五回打开我记录的文字,想来想去,总觉得不是简单的一次寻访以及出版。这个话题太沉重,它担负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担负着这些距离历史遥远而易碎的珍贵文物的出版责任。秦腔脸谱的收藏老人张新文是幸运的,虽然此前的出版几经坎坷,但最终遇见了学苑出版社,遇见了两位优秀的编辑潘占伟和洪文雄,更幸运的是出版后的《秦腔脸谱》如此精致典雅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但是在民间,还有多少像张新文一样不为人知的收藏家,收藏着不为人知的珍品,亟待有见识、有胆略的出版家和专家去发现、去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苑出版社的执着让人佩服,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寻访”,深入田野、民间,寻找文化遗产,寻找出版界少见的不图名利;社长兼总编辑孟白能坚决拍板这一有可能是桩“赔钱买卖”的出版物,其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担当意识,让人敬重、尊崇并且值得出版界的有识之士们深思。

脸谱名家

  说起秦腔脸谱的出版,不得不提及一个关键的人物:刘曾复。这位九三学社资格最老的社员,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理系,今年已经94岁。这个被梅兰芳在书里称为“行家”的老人,是戏曲界响当当的人物。不仅因为他对戏曲界的诸多老人旧事都异常熟谙,还因为他是绘制京剧脸谱的名家。当时的学苑出版社,着手《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已经有两年时间,在责编潘占伟与刘曾复老人多次交流的过程中,刘曾复说起,京剧脸谱出得已经很多了,但是秦腔、川剧等地方戏曲的脸谱出版很少。秦腔很古老,对京剧等剧种的影响又极其深远。他推荐说,有个叫孔宇的人收藏脸谱,并且和秦腔戏剧界的人有一定交往。

  秦腔脸谱到底值不值得做?做了之后能有多大效益?学苑出版社从社长孟白到编辑们没少费思量。但是有一条毋庸置疑,那就是,它与学苑出版社挖掘、留存文化遗产的出版理念一脉相承。孟白的意见很坚决:“出!先不管经济效益,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学苑能做多少做多少!”

  潘占伟和洪文雄上路了。寻访之路的艰辛与漫长,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始料未及的。

民间藏宝人

  跟着孔宇,潘占伟和洪文雄几乎跑遍了西安所有的社团:三意社、易俗社,一家家访问曾在社团工作的人员,前辈艺人、演员、舞美、设计……能找到的,全访遍了。

 

 

  其间,学考古专业的潘占伟接触到陕西省考古秦汉研究室主任王学理。王学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说,自己的同乡张新文收藏了明代康海秦腔戏剧脸谱彩绘手稿,并写了一张介绍信,推荐他们去找张新文。

  说起张新文,也是个传奇人物。他与康海家族其实并无关系,父辈是从河南逃荒来陕的庄稼汉。张新文从小好玩,农活之余爱好绘画,制作工艺品,为此访遍了家乡周围三、五十里内的民间画匠和民间工艺制作艺人,并收集了旧画册、木石雕刻等等。他收藏的131幅“明代康海秦腔戏剧脸谱彩绘手稿”,就是一位爱好戏剧脸谱艺术的老人留给他的。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些脸谱的珍贵,“文革”中,许多“封资修”的东西都烧掉了,只是由于康海脸谱造型美、绘画技巧好,颜色对比鲜明,张新文不舍得烧掉,偷偷压到了箱子底。

  1988年5月,张新文送自己的工艺画参加省展,见到了被誉为古老艺术的宝鸡社火脸谱挂毯、马瓢等工艺品。他想,自己压在箱底的那些脸谱,可比这些社火脸谱强多了,何不拿出也仿做工艺品?他利用在西安的机会,找到陕西省群艺馆、省剧协和省戏曲研究院的有关人员,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是明朝脸谱。回去以后,张新文先找了县里业余考古爱好者王仲谋,初步认为脸谱是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康海的手迹,并写信向有关单位反映。1988年12月,原秦俑考古队长、现陕西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王学理看了部分手稿,认定资料可贵,建议他去找戏曲界和出版社。后来,张新文找到省某出版社,出版社说可以出版,但必须自筹15万元资金,这数字可把张新文吓住了,他只好带着原物返回。

  次年,《中国戏曲志》陕西卷副主编焦文彬看到脸谱后写信给张新文,称赞他为“中国戏曲志尤其是秦腔保存了一批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功德无量”,并鉴定此秦腔脸谱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古老的脸谱,又是康海的手迹,对研究我国戏曲、特别是秦腔,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意义。

  消息传出,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海内外戏曲研究者纷纷来信询问。

  张新文“火”了。可是随之而来的除了名扬四海,更有秦腔脸谱的离奇遭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9年1月7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重现藏族史诗面貌 《格萨尔在玛曲》拍摄完成
下一条: ·第十一届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设牛山开牛市
   相关链接
·[甄亮 甄业]秦地文化生态与秦腔习俗·活态传承京剧舞台脸谱艺术
·[宫文华]梆子腔的起源、流布及其与道情之关系·[赵懂]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秦腔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戏曲“第一老字号”易俗社迎来百年华诞·西安易俗社启动百年庆典
·“天下第一秦腔戏班”今犹在·唱大秦腔的小若兰
·专家研讨:如何叫响秦腔流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