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杨哲 编:《中国民俗学之父》
  作者:杨哲 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5 | 点击数:6057
 

 

中国民俗学之父

(钟敬文生涯学艺自记与学界评述)

编辑、剪辑:杨哲


基本信息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812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33642376
·条码:9787533642372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中文:中文

--------------------------------------------------------------------------------
内容简介

    钟敬文捧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累累学术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极强烈的反响,十年前为介绍这位卓越的人民学者,为“研究者提供参考材料;为勤奋好学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有关本学科内容丰富的读物;为钟先生的挚友及中青年学者和他的弟子,送上一本可资学习、保存并具有传记性质的书”,我编了一本《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那本书问世后,许多人感到非常需要,报刊上也曾有数篇文章评介过它。又一个十年过去,钟敬文先生自撰文章、学术成果和他人评说愈积愈多,有人建议再编一本。于是,受先生生前委托,我又编了这本《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生涯·学艺自记及学界评述》。


目录
钟敬文生涯·学艺自记
自传
永不能忘的启导洪恩
永刻在我心版上的老师——缅怀周六平先生
旧事盲诗人爱罗先珂君一零——怀念陈散尹先生和
南国已深秋了
从西湖谈到珠江南岸(节选)
我与杭州——《杭州市故事卷·序》节录
书呆子的暑假
纪念托尔斯泰
岁暮述怀
纪念罗曼·罗兰先生
回忆林海秋烈士——记一个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牺牲的共产党员
思故乡
我与林林的交往——《日本古典俳句选序》的一节
悼念绀弩同志
祝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纪念大会联语
关于“风雨茅庐”
缅怀尚仲衣博士
我与W·爱伯哈特博士
我与佛寺——西峰寺随笔
在新的一年里
敬悼俞平伯先生
追怀刘谦初烈士(三首)
一位具有现代理想的女性——《秋帆文集》序
荷塘忆旧
追怀秦牧同志
正确的选择 应尽的责任--在为我从事民间文艺事业七十年
学术座谈会上的答谢词
我与我们的时代·祖国
九十自寿
九五生辰书怀
梦逢巴人
常恨语言浅 不如人意深
最高兴的一件事
百岁寄语
我与诗——《脚印》自序
《诗心》自序
《天风海涛室诗钞》跋语
我与诗论——《兰窗诗论集》自序
写作小品文的经历
我与散文
两部散文集重印题记
我在旅游上的兴趣与写作
我与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民问文艺学及其历史》自序
我的民俗学探究历程——《民俗学说苑·自序》的一节
我在民俗学研究上的指导思想及方法论
《歌谣》周刊——我与她的关系——纪念该刊创刊七十周年
七十年学术经历纪程——《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自序
《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自序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婪尾集》自序
附录
东京留学生活杂忆(访谈录)
小镇上的抗日对联
风雨如晦忆华年——一个学生的回忆
文哲系杂忆(节录)
学界评述
谈钟敬文先生的旧体诗作
诗笔诗心两兼之——谈钟敬文的诗论与诗作
真知灼见在于长期积累——读钟敬文先生《兰窗诗论集》
整体文化视野中的修辞论诗学——钟敬文先生诗学阅读札记
文化诗学:钟敬文和巴赫金的对话
情思幽深的水晶丸
从“晓风残月”到“大江东去”——钟敬文的散文创作道路
永远的祝福
《芸香楼文艺论集》编后随笔
钟敬文歌谣学建设历程述析
钟敬文神话学管窥
论钟敬文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贡献
论钟敬文与民间故事比较研究
刍议钟敬文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以二三十年代系列论文为考察对象
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研究
特殊的学科特别的贡献——钟敬文民间文艺学思想管窥
钟敬文与民间文学集成
仄径与辉煌——钟敬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民间文化事业的人——序《钟敬文民俗学论集》
钟敬文与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钟敬文与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的活动及历史地位
《民俗学说苑》编后记
钟敬文与民俗文化学——访谈录
坚实的奠基睿智的启示——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读后
钟敬文与中国民俗学
建立中国民俗学派——钟敬文教授《建立中国民俗学派》
及其学术思想研讨会发言纪要
应用研究: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
钟敬文与历史民俗学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的学科性质及方法论意义
钟敬文:民俗学与民众教育
百年学问:钟敬文对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贡献——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四(节选)
同研究对象交朋友——钟敬文教授谈治学
钟敬文的学术贡献和治学风格
向世界敞开心扉——钟敬文在国外学界的影响
守住自己的学问园地——记中国民俗学开拓者钟敬文的足迹
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
“钟山”有珍宝——钟敬文教授访谈记
纯粹的钟敬文
澹泊与崇高——记钟敬文
大是大非一百年
为中国的国风毕生歌吟——首都学术界祝贺钟敬文
从事民间文艺事业七十年
人间祥瑞师道楷模
我的民俗学老师钟敬文先生
百岁宗师壮心不已
悠悠五十载殷殷师道情
痛悼钟敬文先生
“仁人”钟敬文
钟敬文先生的做人和治学
悼念钟敬文教授
“五四”之子民俗之父
正直、勤奋、澹泊——悼念钟敬文先生
先生说,他还有许多事要做——哭悼敬爱的钟老
我眼中的钟敬文先生
给远行的爸爸
钟敬文年谱
编后记


文摘

    我诞生在本世纪初——一九〇三年三月二十日。那正是清政府向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的稍后年月。

    我出生的地点是广东海丰县北部一个靠近山区的市镇——公平镇。它是个山货集散的地方。

    我原名谭宗,敬文是入小学时起的名。后来发表诗文,曾署静闻、静君、金粟一类的名字。

    我的祖父是那镇上一家大商店的工人。父亲是一个开生果行的商人。他以自学,达到大略能看懂旧医书的程度。当我青少年时,家里是一个中产人家。有几个兄弟和嫂嫂、侄儿等,人口颇多,俭俭省省,算是过得日子。

    我幼年进过私塾,背过《三字经》、《幼学琼林》一类的“兔园册子”。辛亥革命后,跟剪去小辫子的同时,我进了当地的新式学堂(两级小学)。那些教师,大都进过短期师范学校,但骨子里仍然不脱旧日秀才、童生的那种气味。他们熟悉一些旧学,也大都能写几首近体诗。当时上海文艺界又正流行着徐枕亚《玉梨魂》一类的小说。因此,当时我也和某些同学一样读读《随园诗话》,哼哼旧诗,还学写过文言小说——一种模仿的、空想的作品。
小学毕业后,转入县城的陆安师范学习。那时新文化的洪涛巨浪已经冲涌到我们那里。“五四”的爱国运动,早已唤醒了年轻人的民族意识。“当仁不让”,我们也曾结队游行,嘶声宣传反抗日人横暴,并实行检查商店日货。随着来的一个学艺思想上的巨大变化,是耽读起《新青年》、《小说月报》,做白话诗,并认为写旧诗词是守旧派。

    离开五坡岭(陆安师范所在地。据传说,宋文天祥兵败到这里,正在吃饭时,被元兵捉走了),我曾经在家乡一带教过一个时期的小学。原因是没有钱再升学。当时我一方面教书,一方面省下一些零用钱,汇寄到上海、汕头等大城市去购买新文化、新文学的书刊。那些时期,国内出版的新文学书籍还不多,如《尝试集》、《女神》、《湖畔》、《沉沦》、《隔膜》、《呐喊》及《自己的园地》等,差不多出一本,我就购读一本的。所以直到数十年后的现在,脑里多少还留着那些书的印象。

    当时,我已经在工作余暇,执笔学写新诗和散文,开始记录和谈论民间文学,并且把它寄投到上海和北京的一些刊物上去。

    但是,我总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闭塞狭窄的环境,迫切要求到大城市去。我需要吸取更多的文化营养,因此产生的那种寂寞、苦闷的心情,在我早期所写的新诗和小品里是有所反映的。

    有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离开故乡,到华南的大城市广州那里去。这对于我往后几十年所走的学艺道路,是有相当决定意义的。我当时住的是在珠江南岸一所外国人办的学校——岭南大学。在那里找到工作(最初是中文系文牍员,后来转为附中国文教员),同时也得到学习的机会。我听了中文系的一些功课(记得有《文学概论》、《经学通论》等),更重要的是利用了那里的图书馆。我的《粤风》的整理本,就是这种利用的成果之一。

 
后记

    翻开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民俗文化学史,离不开一个名字:他就是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并且一直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在年近百岁时,依旧带领中青年学者,不遗余力地狂奔迅跑,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的话语仍旧是:“我还有好多事没做……”

    有人说,他是一座巍峨的大山,钟山有珍宝。我说,他也是一棵参天的大树,树上结满了累累硕果。不管天寒地冻,或者雨雪风霜,它总是枝叶繁茂,伸开双臂拥抱阳光。它为什么饱经摧残而不枯萎?你看它的根须深深地植于地下,是大地母亲——祖国和人民,给了这位学界泰斗用之不竭的营养和力量,他又给大地母亲——祖国和人民以丰厚的回报,他就是“人民的学者”——钟敬文。

    钟敬文捧献给祖国和人民的累累学术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极强烈的反响,十年前为介绍这位卓越的人民学者,为“研究者提供参考材料;为勤奋好学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有关本学科内容丰富的读物;为钟先生的挚友及中青年学者和他的弟子,送上一本可资学习、保存并具有传记性质的书”,我编了一本《钟敬文生平·思想及著作》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那本书问世后,许多人感到非常需要,报刊上也曾有数篇文章评介过它。又一个十年过去,钟敬文先生自撰文章、学术成果和他人评说愈积愈多,有人建议再编一本。于是,受先生生前委托,我又编了这本《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生涯·学艺自记及学界评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和前面提到的那本虽是“姊妹篇”,但可分可合,既可联系起来看,也可以单独阅读。因为两个集子中的文章自成体系并不重复。

    面对需要此书的读者,深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当您披阅此书时,会发现一些编者的疏漏和处理失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编辑过程中,曾得到钟先生的弟子董晓萍教授、子女钟少华、钟宜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时下在商业大潮的涌动中,安徽教育出版社以社会效益、文化积累为重,组织了《钟敬文文集》(五卷本)的出版,除崇敬外,对本书的出版致以诚挚的谢意!

  文章来源:卓越图书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玄珠:《中国神话研究ABC》
下一条: ·陈泳超:《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
·[王京]建设中国民俗学学派·[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