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宗迪]中国古代神话谱·序言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6 | 点击数:13648
 
 
神话,是源自洪荒的古老故事,也是万古常新的话题。
 
在文字产生之前,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先民们就已经在用史诗、用歌谣等口耳相传的形式讲述着天地开辟的奥秘、诸神造物的奇迹、祖先迁徙的传奇以及英雄历险的故事,讲述着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的欢愉、生的欲望、死的恐惧,讲述着宇宙万象、日月运行、季节轮回、大地草木、林间群兽以及尘世间生老病死、爱恨情仇的来历,讲述着时间的开始和终止,讲述着大地的深度和广度,讲述着人类的诞生、灭亡和再生,讲述着那些游荡于荒远之域中的神仙或者妖怪的故事……,在狩猎时代的林间空地上,在农耕时代的丰收庆典上,在古代王公贵族的宫殿上,在乡间村社的树荫下、水泉畔、篝火旁,世世代代的歌手们一边抚琴弹奏一边高歌低吟的就是这样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这是每一个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故事,这些在口传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蕴含了人类最深沉的智慧和情感,寄托了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它们不是别的,就是所谓神话。
 
在这些古老神话瑰奇恢诡、古彩斑斓的表象下面,所蕴含的是人类对那些宇宙、人生终极问题的追问和回答。这是我们人类、我们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答的一些也许永远也不会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一些每一时代的人们都会不断重提、不断做出新的回答的问题。
 
比如说,宇宙是如何创生的?宇宙的创生在什么时候?终结又在什么时候?这个深不可测的星空究竟是亘古浑沌一团,还是自有其永恒的秩序和界限?又是谁为宇宙制定了这些秩序、划定了如此的界限?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人类来到这个世界,是纯出偶然,还是造物的恩赐?世界上的第一人是谁?人为什么会生?又为什么会死?人在死后是否还有灵魂?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既然会死,那么这个短促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会分成男人和女人两半?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天生就彼此渴慕又互相仇恨?为什么男女之爱会带给人如此巨大的狂喜却又让人陷入无尽的怨恨?……
 
这是一些充满了孩子气但又足以气死哲学家的莫测高深的问题。它们是神话,它们也是哲学:这些问题关乎宇宙最深的奥秘、致高的哲理,所以它们是哲学问题,而古往今来的人们又只能凭愿望、想象和激情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对它们的回答往往变成神话。“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此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洪泉极深,何以寘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借助迷离惝恍的诗歌意象所追问的就是这样一些横绝寰宇、纠缠人心的大问题,而在这些倏忽隐现、异彩纷呈的诗句背后,神话正如天末闪电般穿透鸿蒙,灵光闪现。针对诸如此类大同小异的根本性问题,每个民族从其各自不同的处境和才情出发,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从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神话体系和诸神谱系。
 
诸如此类关乎宇宙人生的终极性问题,是人类为了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位置、从而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必定遭遇的问题,但是人类的生命相对于宇宙洪荒和悠长历史的有限性,又决定了我们永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无法跳出自身短促的生命周期,站到生死轮回、劫波成毁之外,去审视和度量那浩瀚的宇宙和漫长的岁月,所以我们的所有回答,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抟土造人,到大禹治水,直到现代宇宙学理论,包括大爆炸学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乃至现代巫师霍金的超弦理论,其实都仅仅是些幼稚得让上帝发笑的浅薄猜测。
 
因为没有最后的答案,所以才不息地追问,所以那些古老的神话才历经岁月沧桑而世代流传,经久弥新。远古游吟诗人、巫祝祭司的吟唱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成为绝响,但他们在史诗和歌谣中讲述的诸神故事、英雄传奇,却被后来的人们用文字铭记下来,印于泥版、刻于金石、著于竹帛而留诸永远。千百年来,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演绎着。也许随着时过境迁,故事的人物换了,故事的场景变了,但故事的情节骨架没变,构成这个骨架的一个个母题要素也没变,故事依然是那个故事,故事中的智慧和教诲依然是那些启迪了先民们的智慧和教诲,正义战胜邪恶,死亡击溃生命,诸神死而复生,英雄历险归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起点中文网·中国古代神话谱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乌丙安]中国民俗文物学的创新与开拓
下一条: ·[李玫]古代戏曲与正统文学、俗文学及民间文学
   相关链接
·起点中文网发起编撰神话谱系活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