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北大学子官山采风歌声浓
  作者:徐雁初 刘甲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20 | 点击数:6849
 

   7月2日下午5点40分,官山镇党委书记、镇长陈信斌,副书记、副镇长范仁江带领镇领导班子成员到武当山火车站为北京大学36名师生送行,紧紧握着北大副教授、文学博士陈连山的手久久不忍松开,六年来四次相聚,四次别离,言语举止间饱含了北大与官山的浓浓深情。在该镇的角角落落洒下北大为了“中国名片——吕家河民歌”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的辛勤汗水,到处都留下了他们动人的身影。

  “为北大师生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服务,要把这些天之骄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确保采风顺利进行,并取的应有的效果。”6月26日14时,陈信斌向来迎接北大的50多位镇村干部提出要求。“哗哗——”听到这里,北大学生们使劲地鼓起了掌。2名硕士生,33名本科生深入到全镇13个村,55个村民小组进行为期一周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等方面的收集、整理。

  “一劝奴的郎(呦),用心观文章,双手(那个)提起龙凤榜(呦),天下把名扬;……十劝奴的人(呦),买卖要公平(呦),莫要用(那个)大斗和小斗称(呦),子孙有报应”。周思华放声唱着《十劝郎》,用民歌形式规劝人们要用心学习,莫赌博,不贪酒,尽孝心,莫行恶,要公平。北大硕士生廖中培迅速记录着歌词,并跟着旋律用脚点着地面,轻轻地和着,领略着古人朴素的道德规范和智慧。

  “正月荷包啊那个绣起头…二月里绣荷花……三月荷包绣清明……腊月荷包绣一年,荷包越绣心越啊甜,天上星星光闪闪,元宵和情哥哥啊来团圆。”50岁的柏德科动情的唱着《十二月锈荷花》,眼前仿佛呈现出一片片荷塘、竹林、秧田、龙船、柳树、明月、彩虹,马匹与情哥……描绘出农家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北大李峥、王晖听的仔细,记的认真,听着听着干脆蹲下身来,围着柏德科身边,等老歌手一停下,问这问那。老柏满脸笑容地解释,当方言听不懂的时候,镇干部就当起了翻译。李峥、王晖唱着《陪郎》叫歌师们评点、指导。

  “我来给大伙唱唱,唱惯了,不唱喉咙总是发痒”,48岁黎元斌幽默的话语引起了一阵哄笑,随之响起一阵热烈是掌声。“吃喝嫖赌好下作呀,半夜三更朝回摸呀……春暖花开你不安(种)苗,五荒六月你不干活,望收八月你无收,十冬腊月都揭不开锅……”,“好,唱的好,吕家河民歌内容很广泛,到现在也仍然很有教育意义。”陈连山向学生说道。

  “我家有个胖娃娃,不吃烟,不喝茶,整天吃妈妈。”6岁的刘晟都拿着话筒大声地唱着,突然停了下来说道,“我的掌声在哪里?”惹得在场的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听着听着,香港籍的北大姑娘曾晓静禁不住也学着唱起了《卖花生》,引起在场观众啧啧的赞叹声。

  微风迎面吹了过来,给人一丝丝凉爽与惬意。
        ……

  “姑娘,你要是喜欢的话,这歌本就送给你,你们大学生有出息,会研究,搁在我这儿也没有多大用处。”骆马沟村黎元斌非要将自己家传的歌本送给北大学生王晖。

  在这里,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娃娃,人人爱唱民歌,事事谐唱民歌。唱歌是快乐,是忧伤,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镇积极开展以进家园,进学校,进机关为主的民歌“三进”活动,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编写了吕家河民歌乡土教材,在学校开设吕家河民歌音乐课,所有在官山工作的干部职工有90%都会唱民歌,形成了人人口角哼天地,个个嗓中唱古今的喜人局面。

  “官山镇对吕家河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现有挖掘,搜集的5000余首民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部分吕家河民歌进行了实地录音,对收集到的古文唱本进行打(复)印,编印成册。努力保持民歌发展的生态环境。同时,保送12名青少年到艺术学校培训,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对继承和发扬民歌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陈连山对吕家河民歌的保护工作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吕家河,哎嗨呀,歌呀歌手多,男女老少会呀会唱歌,唱得日子好红火。”一群吕家河村小姑娘一起唱起了《武当歌》,描绘出了一派人间仙境,歌声随着彩霞,在碧空间回荡,在云霄里传向远方。

 

来源:官山镇 

  文章来源: 丹江口党建 2008-7-4 8:20:1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寻找满族民间故事以及有温度的民间
下一条: ·“中国汉民歌第一村”成为北大民间文学研究实习基地
   相关链接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毛巧晖]采风与搜集的交融与变奏:以新中国初期“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讨论为中心·[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中国最初录音”,韵起独行之采风,“回归”于声音生长之地·[刘锡诚]田野采风杂忆
·[刘锡诚]三千里路云和月·[徐新建]人类学方法:采风、观察?还是生命内省?
·《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梁聪聪]一个信阳村庄的饥荒记忆
·[刘旭东]“田野后生”语·《中国海洋大学校报》推出“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刘宗迪]超越语境,回归文学·民俗大家刘魁立:听风 采风 追风
·[刘建波]民间文学视野下的《西南采风录》学术价值初探 ·[刘晓路]刘半农的绥远采风和《北方民歌集》
·[刘锡诚]勒布采风手记·[刘志琴]二十五史为何没有《风俗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