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叶春生]岭南建筑民俗的现代演绎
  作者:叶春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8-31 | 点击数:13513
 

     我国的建筑文化,异彩纷呈;建筑民俗的风水环境观在建筑学中不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还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岭南的建筑,又以它开放兼容的情怀,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有社区品位;既讲究风水,又观照亲情的风格。由于人群社区的驳杂多元,特别是古百越民族迷信鬼神,崇尚巫术的影响,致使岭南建筑形成了形制繁纷,传统与现代重新拼接,民俗风情守旧中凸显新奇的特点。

    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正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并不敢正视这一土生土长的、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现象。哲学家斥之为“伪科学”,江湖术士给它披上了巫术的外衣,半信半疑的人把它看成怪异的神秘文化,赶潮流的学者把它当作时髦的古董,均未触及它的实质,致使长期以来,它主要是以一种民俗的形式在传播,即使破“四旧”达到癫狂的文革期间,它在民间的流传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传统的建筑民俗,从选址、定向、择日、动土、上梁、封顶、装修到乔迁,民间都有一套规程。从勘舆学的角度来讲,它是在协调天、地、人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在宇宙中达到最和谐的统一,即微观所讲的通风、采光、排污、防火、防风、防洪、防盗、绿化 、美化、空间利用等,协调得好,就会给人一种舒适祥和,奋发向上的感觉,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有利于身心健康,事业有成。说白了,这就是建筑民俗的宗旨,没有什么神秘的。说得文雅一点,它是集景观意象、生态环境和空间结构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最近有人给了它一个雅号,叫做“宇宙全息统一说”。

    一、岭南建筑民俗的文化背景

    历史上的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即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的部分地区,本文所及主要是广东。广东位于祖国的南方,背靠五岭,面临南海,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湾,境内水网交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林茂果丰,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岭南建筑形制上多元化的格局:要防洪、防潮、防风、防腐等。因此岭南建筑十分注意抗击自然灾害的功能,保持通透的风格及以自然为宗的神韵,不论是民居还是宗庙会馆、亭台塔园,都投射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岭南先民属古百越民族,因此其民俗文化就内部而言,为土著百越文化;但自秦朝统一岭南以来,大批北方汉人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其民俗各放异彩。就外部原因而言,周边的地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可忽视。荆楚、吴越、湘赣尤为显著,特别是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建筑材料和装饰工艺长足发展,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市镇畸型繁荣,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于商埠,瓷贴、彩画、木刻、砖雕、陶塑、灰塑、玻璃饰件等普遍用于装饰工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城乡交流、中西对接,形成了岭南建筑的新面貌。

    建筑民俗还与民间信仰息息相关,百越先民迷信巫术,多崇鬼神,使得岭南地区宗祠、庙宇庞杂繁多,功名、贞洁牌坊到处建树,土楼、雕楼、骑楼、围龙屋、镬耳屋各显奇招,并有一套完整的规程、礼义,从选址到乔迁均按“风水术”判断“吉”“凶”。所谓“山环水抱必有气,有气万事方顺意”;“来龙要蜿蜒起伏,不要僵直尖屑;前出探头,家出贼寇;后出探头,家出王侯。”但在这山水之间,水显得特别重要:“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水便有财。”看水亦须讲究,要择水之湾内,不要湾背;要河之右岸,别居左岸。水要弯曲:“水见三弯,福寿安间;屈曲来潮,茶丰富饶。”地势要后高前低,还要南北长,东西狭,避免子午不足。动土要择日,不能犯太岁,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所以动土、乔迁之日都要“拜四角”,请太岁神保佑,兼避煞劈邪等;上梁之时还要烧炮仗,披红挂彩,请求姜太公坐镇:“上梁大吉,姜公在此”。室内装修,周围环境亦很讲究,“阳宅三要”指出,一看大门,二看主房,三看炉灶。大门要迎紫气,北方以北门为迎气门,南方高温潮湿,则以座西北朝东南为佳,所以说:“有钱难买东南楼”。又《鲁班经》曰:“二家不可门相对,必主一家退;开门不得相冲,必有一家凶。”住宅周边的绿化,要“东种桃柳,西种槴榆,南种梅枣,北种柰杏”;门前莫种大树,“大树当门遭天瘟”。炉灶要设置在东边,东方属木,有木薪火才旺。乔迁不但要选择“黄道吉日”,还必备七种物品先行:米缸、水桶、碗筷、火炉、畚箕、扫把和利是,有人还带上老屋的一撮泥土,或放炮驱邪等。

    这些规矩,以今天科学的眼光审视,有的含有一定科学成分,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是代代相传的民俗心理,目前虽还找不到科学依据,但相传已久,积以成习,姑且信之;有的纯属迷信。但是这些风俗的产生和绵续,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包含着古人对天道、地舆、人文这一宇宙统一体的认识。中国人素以儒家思想为正宗,佛、道、儒三教合一,阴阳五行观念和术数的糅合,便是这些民俗心理的基石。《黄帝内经•灵枢》中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天人相类”、“万物归一”。《黄帝宅经》开篇就讲:“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恶。”术士们依据这些理论,自造众说,民众参和变异,真真假假,形成了一套程式,习以成俗。“民俗”这种东西,又有它一定的惰性,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不管你相信与不相信,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以此作为评判的价值标准。他们把生态建筑的实用性潜藏于“凶”“吉”观念之中,倡导人们适应自然,与之和谐相处的人文理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07-4-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春生]古城商都发祥地的人文精神
下一条: ·[刘铁梁]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
   相关链接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周凯模]“岭南音乐文化阐释”的学术模式构建
·[施爱东]叶春生:民俗学是用脚走出来的学问·周凯模等:《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会:就二级机构予以撤销或警告的通告·[乌丙安]《岭南十二枝花》序
·叶春生:《进出蛮荒五十年》·广东举行民俗文化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岭南祠堂文化研讨会
·跟着岭南技艺大师画广彩学剪纸·[刘晓春]广东春节习俗的文化特征
·[覃乃昌]岭南文化的起源与壮族经济史·广州广府庙会定位“文化嘉年华” 弘扬岭南文化
·学者聚焦疍民文化研究 ·岭南民间信仰“众神和谐”
·传统与现代齐飞 传承共先行一色·[杨东晨]论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的民族及其经济
·“超女”不及“巧女” 岭南乞巧现精妙贡案·[曾国富]古代岭南区域史研究30年回顾述要
·[司徒尚纪 许桂灵]地理环境催生岭南文化·刘斯奋:广东音乐与岭南文化:杂交文化是其母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