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4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4年两会专区

[彭伟文]城镇化还是非农化
——“珠江模式”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初步思考
  作者:彭伟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0-02 | 点击数:2505
 

 

中国民俗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
 
城镇化还是非农化
——“珠江模式”与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初步思考
彭伟文
(浙江师范大学)
仅仅是产业结构上脱离农业向其他产业转化,并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根本在于城市文化的形成,亦即人本身的城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农化水平会越来越高,但是另一方面,非农化带来的人口聚集又会制造新的问题。随着农业户口的取消,户籍意义上的城乡二元化差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缩小。在此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试图缩小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差距,如将非户籍人口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等。这些尝试,有助于缩小城乡、本地和外地等身份壁垒,增加流动人口粘性,稳定地区人口结构。但是,这些恐怕还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可见,珠江三角洲难以在非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恐怕正是因为珠江模式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栓红]神圣的仪式与世俗的狂欢
下一条: ·[漆凌云 周超]刘守华比较故事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王雨铭]城镇化进程中豫北乡村社会集市文化研究·[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潘鲁生]城镇化进程中民艺调研的路径与方法
·[兰玲 李文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建构·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刘爱华]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杨旭东]民俗文化不能缺席新型城镇化
·[夏循礼]城镇化和市民化态势下本草食俗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李泽鑫]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民俗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研究
·[汪欣]若非乡土,如何非遗·城镇化浪潮下海南农村民俗文化该如何重建
·[高丙中 宋红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钱斌]地方认同与国家话语
·[刘敏]城镇化背景下的凤阳花鼓生存现状研究·[梁珊珊]消失的“胥山”
·[贾蔓]城镇化进程中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田青]城镇化建设中的非遗保护
·[张士闪]“顺水推舟”: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忘却乡土本位·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