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立夏祭冰神”与民间剪纸的祭祀功能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9-15 | 点击数:10418
 

祭祀中的剪纸


  近年来,在中国民间剪纸“申遗”普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了河北省邢台市东部乡村的彩色套贴剪纸,这些剪纸形式独特,常用于一年中乡村各类信仰习俗活动,表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剪纸使用功能。

  河北邢台东部乡村村社传统中多神的民俗信仰行为,方言称之为“花花好”。“花花好”在当地方言中有“掺合好”的意思,表示“啥都有了”。“花花好”对道、佛及相关的地方诸神都信,但不归一某一宗教。“花花好”以乡村中老年妇女为信仰主体,男性很少参与,年轻女性也很少参与。当地人又称“花花好”为“善男信女好”,“老妈妈好”。“花花好”的信仰行为主要包括念经、行好、做功等方式,多为中老年妇女自发组织的村社民俗信仰祭祀活动。

  河北邢台东部乡村“花花好”民俗信仰活动中,妇女们把制作敬神用的剪纸称为“做功”,会“做功”的人叫“能人”。“功”是送给神的礼,因此,村社所有民俗信仰活动中,妇女们都会以“做功”的方式,铰制各类彩色套贴剪纸祭祀焚烧。根据村社一年中不同时间的节日祭祀内容,“做功”又分“全功”、“大、小功”和“一坛功”,各“功”之间剪纸的类型繁简有别。

  邢台市东部乡村是东汉太平道的发源地,也是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丰富活跃的地区。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该地区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重要而又规模大、时段长的祭祀活动——“春分打醮”与“立夏祭冰神”,这两个祭祀活动在文化空间及民众参与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剪纸作为祭祀文化空间实现的重要手段;剪纸制作群体的乡村妇女是活动的重要参与群体;剪纸的制作及焚烧是人与神灵沟通敬祭的重要方式。作为民间剪纸还原的生活事实,我们对这两个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重要民俗活动进行了追踪式调查。“立夏祭冰神”的个案调查即是初期成果之一。

  “立夏祭冰神”活动,时辰不是固定的,以每年具体的立夏之日为祭日(公历5月6日前后),主祭以108位龙王为主的诸神,祈求诸神免除冰雹灾害。当地俗谚说:“雹打一条线,旧道年年串”,意思是说,冰雹的线路经常是固定的,因而受灾的区域也是固定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立夏祭冰神”习俗传统的村庄分布与冰雹线是基本对位的。每年5-6月间,正是当地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春播棉的重要生长期,这时发生的冰灾会使全年收成损失严重。在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存来源的年代,这是无法弥补的灾害,会使生活无法维持。

  邢台市后张范村专为“立夏祭冰神”成立的村社组织“龙神会”,体现了村民在认同维系村社独有的信仰传统方面的群体心理需求。同时,后张范村村社道教信仰传统、“花花好”多神信仰传统,也成为祭冰习俗维系传承的情感内驱力,使村社延续了本土的文化信仰和对自然的敬畏感。祭冰与现实生存的相关性、祭冰和保丰收的直接关联,这些都成为村民传承信仰习俗的最切身的动因。

  “立夏祭冰神”的重要场所——祭祀神棚中的神像布置及敬神的各类伞、旗、幡等剪纸的“功”,都是由“花花好”的妇女们完成。“做功”的剪纸不仅成为信仰祭祀空间的代表象征,同时,也是村社每个家庭与神沟通、敬祭、实现吉祥心理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在“立夏祭冰神”习俗中,“做功”的剪纸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香伞:香伞又称“宝伞”和“花伞”,为圆形,以竹篾做骨架,裱糊彩纸,以纸扎的彩花和剪纸的花草纹样装饰。香伞多为老年妇女中的能手所为。一般香伞制作一对,悬挂于祭祀神棚中,成为敬神的重要象征。

  神楼:神楼是安放神位用的彩色纸扎,“立夏祭冰神”用的神楼里安放的是108位龙王。神楼摆在祭冰活动的家庙正屋里的主神位置。神楼制作也是比较复杂的纸扎手艺,包括扎神楼架、裱糊神楼、贴制彩色剪纸、扎纸花,以及做神帘和房脊兽等。

  通天旗、通天宝、宝号:这3种类型剪纸,是邢台东部乡村民俗使用比较普遍的剪纸类型,其主要功能是“花花好”妇女以剪纸“做功”的方式敬神。一般做此功的多为岁数大、已有子孙的中老年妇女,她们“做功”为求平和,求家里好。这3类剪纸在民俗活动中悬挂在祭祀神棚中,也是构成祭祀信仰空间的重要象征。祭祀活动结束时,焚烧剪纸以示送神。

  一坛功:敬祭时烧“一坛功”,是河北邢台东部乡村“花花好”的妇女们平时信仰祭祀活动常用的剪纸敬神方式。“一坛功”是一组剪纸,其中包括:一对旗、伞一个、抄子一个、花一束、幡两个、灯笼两个、扇子一个。这些剪纸通常由几个妇女共同制作,完成后插在纸做的香炉或装满粮食的斗中,祭祀活动后,焚烧送神。

  后张范村“立夏祭冰神”习俗之源头已不可考,据当地人推算,约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文革”时,后张范村的“祭冰”习俗并没有中断,当时,村里的男人已无人敢去组织正式的祭祀活动,但村上“花花好”的老年妇女不怕被抓,她们偷着组织一些热心的妇女在家里做个“小功”,偷着念经、做面鸡、面鱼、面猪,在院里偷着完成祭冰神的仪式。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的传统祭祀活动,如果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是无法顺利圆满地完成的。“花花好”的妇女们,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因素的变化状况下,进入祭祀活动的主体。实际情况是,主持重要祭祀仪式活动的主体仍是男性,但“花花好”的妇女们被允许进入祭祀神棚,并可在神棚中参与整个仪式。

  以村社为依托的“立夏祭冰神”习俗,使我们看到了村社文化蕴含的深厚文化根基和民众对文化信仰需求的热情。此个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集自然、农业、节日、信仰、艺术以及村社组织与村民参与等多因素共生互存的“活态文化”形态。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观察、发现民间艺术在乡村生活中的文化存在,也可以从中感悟到村社文化在当下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农村活态的村社文化传统中,还有很多本源的东西我们没有发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遗存在乡村中的文化遗产,也是本土文化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乔晓光 文/图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8月19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靰鞡草记
下一条: ·沧源崖画:佤族先民的生活记录
   相关链接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左红卫 冉小芳]从《新疆日报》看民间剪纸在新疆传承与发展的轨迹(1952-1999)
·[于富业 管仲]“我他边界的消失”·[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
·[余玮]从节气到节日:杭州“半山立夏节”的民俗传承及价值初探·[孙心乙]民间剪纸意象符号对文创设计的拓域引升
·百鸡图:民间剪纸里的吉祥符号·[鲁汉]胶东民间剪纸史论
·[徐月强 李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美好生活·二十四节气:立夏
·深圳民间剪纸风生水起·[武晓智]亟待抢救的陕北民间剪纸艺术
·[王新民]旬邑民间剪纸与民俗文化·[温睿]刻痕剪影:“纸破天惊”的民间剪纸
·[赖施虬]民间剪纸 剪出民俗·[王伯敏]市场经济下的民间剪纸
·[韩少华]无可奈何 民间剪纸的式微之路·中日民间剪纸作品展交流会举行
·走近民间剪纸艺人王桂英·[郑劭荣]从唐宋说唱伎艺与民间剪纸看我国影戏的形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