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王洪震]汉画里的校雠图
  作者:王洪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6-29 | 点击数:3780
 

 


汉画像石校雠图。图中,书简展开,校书人两两相对,一人读,一人聚精会神地倾听。

 

  对于文字音像出版物中的错字,读者无可奈何,出版界人士也自嘲“无错不成书”。人心浮躁,一心功利,自是症结所在。

  史传,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白日下粟如雨,晚上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创造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魂为什么要哭嚎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

  中国古代文人对文字文章一途,向来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不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出现了什么“推敲”故事。古人对文字的严肃态度,令人心生敬畏。

  吕不韦一字千金,尽人皆知。《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他命门客“人人著所闻”,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这些著作,最终汇编成了《吕氏春秋》。书成,吕不韦又将书“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王勃千金一字,千古美谈。传说,初唐诗人王勃在南昌赴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作序诗时,他在“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一句中,特意空了一个字。阎伯舆花费千金,求得一个“空”字。一个“空”字,以永久的自然之物,对比在世时权倾一时、如今化作尘土的君王将相。永恒对虚妄,反差很大,不禁有人世之悲。

  千金文章,汇编成书方便于保存。校雠,是中国古代整理文献的一种方法。先秦古籍中,便有关于校雠的记载。西汉成帝时,以封建国家的力量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校理图书文献遗存的事业。刘向、刘歆父子在实践中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程序,第一次归纳总结了校雠规程,并为后世所沿用。

  “校雠”一词,是刘向等人在校理古籍时使用的,用以对比异同、校正错误。比如,《晏子》叙录载:“臣向谨与长社尉臣(杜)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臣参书十三篇。”《关尹子》叙录云:“臣向校雠太常存七篇,臣向本九篇。”在《别录》中,刘向对“校雠”一词的解释是:“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

  “雠”,即今之“仇”字。《说文解字》云:“仇,讐也。”又云:“讐,从言、雔声。”段玉裁注《说文》认为,这个字的构造是“以声苞意”,就是说它是个会意字,“雔”代表两个人,“言”则指这两个仇人正在争论不休。校雠工作与现代的校对工作类似,不过校雠古籍,需要解决各种复杂困难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校雠学。

  《礼记》有云:“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校雠就是瞪大了警醒的眼睛,像寻找仇敌那样去寻找错别字。很多资深的文化人都特别欣赏古代校雠的严谨。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4年6月27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洪震]汉家傩事
下一条: ·[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
   相关链接
·[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林安宁]中国环北部湾傩书的口头艺术特点及对中原傩文化的融通·[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
·[杨雨点]文旅融合背景下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宋明艳]日本学界傩文化研究文献辑录:学者群像与成果述评
·[林安宁]基于共时研究的傩定义与范畴新探·[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
·[罗宇博]湖南临武(油湾)傩戏“元宵祈福”音乐文化功能研究·[田红云]湘黔边区傩仪的信仰治疗研究
·[黄清喜]论鸟崇拜的升格与降格·[李容芳]傩仪的逻辑: 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
·[王奕祯]论万圣节及其戏演的形态与狂欢化特质·[蒋雪秘]表演中的创作:浅析程式与表演的双向建构
·[刘梦舒]武安傩戏的象征意蕴分析·[林安宁 唐培旭]“傩书-傩俗”影像记录的“声”“文”并茂
·[陈玉平]越过生命的“关口”·江滩大舞台掀起节日热浪
·[赵洋]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巩宝平]略论汉代节日的基本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