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刘恒]传统赛社演出形态的变化
——以近年山西潞城贾村传统赛社活动为例
  作者:刘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04 | 点击数:4235
 

 [社科基金课题]

  作为传统中国民间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仪式,赛社活动在勾连、维系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娱乐、信仰生活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着较为连贯的承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文化生产语境,使得传统赛社活动在继续发挥维系地方社会良性运转作用的同时,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多样变化。山西省东南部地区 (以下简称“晋东南”)的传统赛社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潞城市贾村赛社可谓其代表,该村赛社演出一向以村中碧霞宫为中心,并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四月初四为中心日期定期举行,近年则较多出现了脱离传统时空界限的活动及表演形态,从贾村赛社演出形态的变化,或许可以对中国传统赛社活动的新近遭遇有一个具体而微的了解。

  传统的贾村赛社

  赛社的最基本含义即是回报土地神赐予的恩泽,具体表现就是春祈秋报,即春耕时祈祷风调雨顺,秋收时报答神灵的恩赐。随着赛社活动的历史发展,祭祀的神灵不再单一,并在不同的地方文化空间中习惯性地形成了不同的祭祀对象。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晋东南地区发现的大量民间赛社仪式抄本可知,晋东南赛社活动在明清时期已具有完备的仪式形态和丰富的演艺内容,这一传统一直较为连贯地延续至抗战时期。贾村是晋东南潞城市(县级市)翟店镇下属13个村子之一,晋东南所发现的一系列民间赛社抄本中最著名的明万历二年(1574)《礼节传簿》就是该村办赛的详细记录。

  贾村有“八大街、九小巷、七十二圪廊(胡同)”的说法,繁华一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至今仍留存儒、佛、道庙宇14座、新旧戏台6座,遍及村中老街区各处。赛社仪式传统以碧霞宫为中心展开,并习惯性地形成了以农历 “二月二”、“四月四”为中心日期的周期活动。完整的赛社活动一般要举行下请、迎神、头赛、正赛、末赛、送神等仪式程序,分六天进行。仪式之初要将当地信仰的大小神祇等从所在庙宇与碧霞宫主神碧霞元君一同供奉于碧霞宫内,随后要在碧霞宫内连续三天为这些神灵举行供盏仪式,并为神灵演出古老的队戏《过五关》、院本《土地堂》、杂剧《虎牢关》等戏剧内容,众神灵在充分享用祭品、戏剧表演并接受信众香火供奉之后,最终被送回各自所在的庙宇。整个仪式期间,还要围绕村子主要街道进行社火游行活动,并在碧霞宫外或村中其他庙宇如玉皇庙、三元宫等处进行上党梆子、上党落子、长子说书等戏剧或曲艺表演。

  多方“干预”导致传统赛社发生变化

  贾村赛社以祭神为手段,实则服务于村民政治、经济、娱乐、信仰生活的仪式活动,在近年出现了脱离原先固定的时空界限的活动形态,显示出新的变化。

  研讨会演出。晋东南地区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间赛社抄本的大量发现和个别村落至今犹存的赛社活动得到了学界瞩目,与其有关的大量研究成果问世,许多学术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也多次关涉晋东南赛社活动。以贾村为例,近十年来,“学术研讨+赛社表演”成了赛社活动的基本运行模式之一。学术研讨会一般由学术机构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鉴于不同的利益诉求,几方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村落传统礼仪、戏剧展演、文化空间的保护和开发的两难。学术组织方希望当地的赛社表演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传统形态,而当地政府则希望外来者看到一个 “干净的”、去除了迷信的、健康的民间文艺表演。然而,不论哪一方,事实上都对当地的赛社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干预”。学者的态度是原生态呈现赛社表演,但事实上在赛社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者进行了直接的指导和“干预”;政府既希望赛社表演可以带来发展机遇,招商引资,又习惯性地认为当地的赛社传统有其糟粕所在,故而也会在活动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这些经过“过滤”了的表演内容反过来,最终会影响到传统的赛社活动内容。

  为电视节目录制进行的演出。传统赛社在当代的另一个新的存在形式是参加电视媒体拍摄。2005年1月,贾村“晃杠”、“銮驾”表演赴长治县南宋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的拍摄。同年7月,贾村杜同海又组织队戏《八仙庆寿》、《斩华雄》再次赴长治县南宋村参加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魅力长治》栏目的拍摄。另外,山西省电视台也多次拍摄相关录像。这些电视节目的录制完全不顾及具体的赛社表演所依赖的传统时空界限,电视媒体的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自由地处理那些赛社表演的“素材”,如电视媒体对“晃杠”表演和队戏《八仙庆寿》、《斩华雄》等的特殊“喜好”,但特殊“喜好”无疑会影响到这些表演形态,使它们在回归传统赛社活动时受到更多的重视,具体的表演形态也会因之发生细微的变化。

  元宵节演出。传统赛社活动中的“晃杠”、“銮驾”等社火表演,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被纳入了每年一度的元宵节等节日社火表演。90年代后,“晃杠”等在元宵节中的演出也不一样起来。带有半官方性质的“长治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具体组织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工作,该协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连年举办元宵节民间文艺评奖活动。1996年至今,贾村“晃杠”、“銮驾”表演除参加潞城市的元宵节活动外,也会参加长治市的元宵节活动。近年来,地方政府对贾村社火表演表现出了更多的热情,付给表演者的报酬也更多一些。原先仅在 “二月二”、“四月四”赛社活动期间进行的《八仙庆寿》、《跳监斋》、《调方相》等戏剧表演内容被加入到元宵节社火表演中。

  上文对近年来贾村赛社活动的三种存在新形态作了初步的描述和分析,这三种新形态无疑是贾村赛社传统在当代新的全球化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适时延伸。虽然本文的考察不是一个“长时段”式的,但赛社文化的历史变迁不乏持续不断的深刻变动,在当下全球化的文化生产逻辑影响之下,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赛社活动不安于其固有时空界限的现实面貌,却是一个思考的起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当代晋东南赛社演化与戏剧形态研究”(09CB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04月03日 13:3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姚慧]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条: ·[郭志超]田野调查和文本写作例评
   相关链接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吕树明]后土冥神与传统丧礼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
·毕兹卡的阳戏·[王建华 王国棉]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区域化分异
·[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郭汉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研讨会召开
·百年侗戏述说百年故事·京剧演员急需更多平台“炫彩青春”
·[杨金源]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
·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王馗]古老剧种如何传承——以戏传艺 延续古老品格
·[刘恒]“百戏”影响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
·[刘恒]戏曲地域文化研究离不开传播学、接受美学视角·田仲一成:《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
·[倪锺之]寻访木鱼书:李福清的曲艺版本研究·河南老艺人家传六代布袋木偶戏面临失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