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何彬:《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志研究——汉族的葬仪、死后祭祀与墓地》
  作者:何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23 | 点击数:5672
 


  《中国東南地域の民俗誌的研究─漢族の葬儀・墓地と死後祭祀─》

  作者:何彬

出版社: 日本僑報社
言語: 日本語
ISBN-10: 4861851572
ISBN-13: 978-4861851575
発売日: 2013/11/18
単行本: 308ページ
 

 

  媒体推荐:

  本书是何彬博士在日本神奈川大学于平成22(2010)年度提交的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论文,2013年10月获日本侨报社第16届“华人学术奖”。该著是作者近三十年在中国江南以及东南地区所做的民俗调查的结晶之作。该书以中国东南地区汉族丧葬民俗为切入口,对上层阶层到民间的葬礼变迁、葬法历史流变以及各类相关祭祀作了长年追踪调查后,系统整理和细致分析了田野资料和文献资料,多角度地剖析了汉族祖先观念、灵魂观念、阴间意识即他界观念的结构,为今后认识汉族精神世界结构提供了新的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记述了作者的调查和研究内容。作者在第一部“解读葬礼和葬法”中,记述了国葬·公葬到民葬的事例,指出其行为深层蕴含的要素异同显示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以及帝王文化和庶民文化特征的不同。第二部是“死后祭祀与祖先观”,作者运用其对周边文化的广角认识,指出汉族民间祭祖行为隐含的模糊要素,并点明成为汉族的“祖先”乃需要“资格”或救济手段,祖先有若干“级别”,中元节并非单一的“祭祖节”或“鬼节”。在第三部“墓·墓地之深层”,作者从民俗学角度梳理考古学和历史学资料,并运用作者本人调查资料,包括照片和手绘图,分析指出出墓地具有民俗学功能,墓地折射出的汉族民间他界观以及汉族他界观的基本结构。本书作者致力于从民俗学角度认识汉族民间传统文化及其变迁。文中除了作者本人的民俗调查获得的第一手田野资料之外,还广泛涉及到考古学、历史学资料以及道教、佛教史料。民间魂魄说、祭祀行为深层、风水与祖先、风水与坟墓型制、十殿阎罗图与他界等角度的记述,为读者多侧面地勾画出东南地区以及整体汉族民间的各种观念与意识。

        作者简介:

        何彬,日本首都大学东京人文社会系华人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日本口述历史文化协会副会长、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学会理事、日本民俗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日本比较民俗学会会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著有《浙汉族丧葬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

目录

  序论 课题与方法
  一、问题提起
  1. 种种景象
  2. 问题提起
  二、研究文献综述
  1. 有关死的诸论说
  2. 中国墓葬习俗的相关记述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的地理范畴
  3. 研究方法
  4. 本课题的研究角度及基本用语界定

  第一部 解读丧仪与葬法
  第一章 葬仪与阶层
  一、历史上的民葬·国葬·公葬
  1. 文献记述中的士与庶民葬仪
  2. 国葬·公葬
  二、调查获知的民间葬仪
  1. 事例
  2. 事例要素
  三、葬仪解读
  1.“均质性”的表里
  2.葬仪类型
  3.葬仪要素
  第二章 葬法及其变迁
  一、土葬的历史流变
  二、火葬的历史流变
  三、浙江·福建地区葬法及其流变
  1. 遗体处置类型
  2. 对厝的观察
  第三章 葬仪葬法与灵魂
  一、魂魄说
  二、魂之所在
  1. 从事例看所在
  2. 墓与魂
  3. “灵体一致”·“灵骨一致”
  4. 行为与观念的矛盾
  三、与魂的交流――巫之“功用”
  1.巫之历史
  2.巫之现状
  3.巫之职能
  4.巫与他界
  第一部小结
  1.汉族葬仪的特征与意义
  2.灵体一致·灵骨一致的灵魂观
  3.传统观念之继承

  第二部 死后祭祀与祖先观
  第一章 死的正统性与非正统性
  一、 死亡种类与待遇区别
  二、 文献记载中的死后祭祀
  1. 广域的定期祭祀
  2. 东南地区的定期祭祀
  三、 调查获知的死后祭祀
  1. 非定期祭祀事例
  2. 定期祭祀事例
  3. 读解死后祭祀
  第二章 中元节祭祀主体
  一、 地方志记载的中元节·普度
  1.广域资料
  2.东南地区的资料
  二、 调查地事例
  1.现代普度事例
  2.普度基本要素
  三、 受祭主体
  1.中元节的性质
  2.三种类型的灵
  3.祭祀对象与祭祀行为
  第三章 死后祭祀的深层
  一、 审视祖先观
  1. 成为祖先的“资格”
  2. 祖先之类别
  二、 人与祖先的交流:必要性和方式
  1. 交流的三种方式
  2. 祭墓行为的结构
  第二部小结
  1.被分类的死与被分类的祖先
  2.祖先的资格与个性
  3.祖先并非永远的受祭主体
  4.“永恒的死后祭祀”的矛盾性

  第三部 墓与墓地的深层
  第一章 墓和墓地之形态
  一、葬法与墓型
  1.墓的历史
  2.东南地区的墓
  3.椁与圹
  4.墓型的区域性分布
  二、墓地形态
  1.夫妇墓
  2.家族墓
  第二章 墓与“风水”
  一、 追求“风水宝地”
  1.坟墓“搬家”
  2.风水构想
  二、风水与祖先
  1.墓地风水意识形成
  2.阴宅风水基本结构
  3.葬仪、改葬与风水
  三、祭墓与护墓行为之深层
  1.风水与坟墓形态
  2.祭墓行为的深层
  第三章 墓地与他界
  一、多样的他界构造
  1.对比值:双重他界
  2.丧葬习俗展示的他界
  3.十殿图展示的他界
  4.巫讲述的他界
  二、他界结构解析
  1.墓与他界
  2.他界基本结构
  第三部 小结
  1.解读墓的文化含义
  2.墓地之民俗功能
  终章
  一、 本书总括
  二、 结论
  三、 新课题──现代社会死亡习俗的多元展开

  后记
  参考文献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
下一条: ·祝秀丽:《村落故事讲述活动研究:以辽宁省辽中县徐家屯村为个案》
   相关链接
·[何彬 马文]日本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学科构建及其反思·[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邵凤丽]历史、理论与实践:建国70年来人生仪礼研究的热点与范式转移
·[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
·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
·[陈玉平]越过生命的“关口”·[何彬]隐居民俗与孝道
·[华智亚]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周锦章:《传统·自我·实践:转型期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研究》
·[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孙英芳]从传统庙会到新兴人生仪礼
·[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滕光耀]发自肺腑的生离死别之歌
·何彬:民俗地图的理论结构与技术操作·[王逍]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李佳霖]近现代婚礼的变迁·[吴飞]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