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余悦:学术创新应统筹各方合力
  作者:余悦 梁卫国   摄影/图:记者 吕家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7-05 | 点击数:5336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悦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吕家佐 摄

  嘉宾简介:余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粹》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30多年,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还先后担任《文艺理论家》主编、《内部论坛》主编、《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社会科学》社长和主编,2007年被评为首届“江西省十佳期刊工作者”。主编和编辑书刊3000多万字,独撰著作和论文460万字,36次获得全国、华东地区和省级图书与优秀论著奖,主持全国性和省部级课题15项。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中国社科院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瞄准世界学术发展前沿,立足当代中国学术实际,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刘奇葆部长的讲话精神,5月31日,记者采访了来自科研一线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余悦研究员,请他就地方社科界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作介绍。

  创新需创新精神、队伍建设等多措并举

  记者:刘奇葆部长指出,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作为一名来自一线的社科工作者,您认为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中应该如何进行学术创新?

  余悦:你刚才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哲学社会科学界关注它,相关部门的领导关注它,整个社会也在关注它。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问题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也是对我们国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由我们社科院的院长、科研处的处长来谈比较合适,但是我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也可以谈一谈这个问题。为什么呢?一是我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30多年,有些体会。二是我先后主办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术理论刊物,和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研究者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接触,也了解他们的很多想法。三是前些年我就写过关于学术组织与学术创新的研究论文,曾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且我现在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以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我对学术创新都有一些体会。

  第一,任何学术的创新都要有创新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没有这种灵魂的东西,没有这种核心的东西,可以说创新是很难进行的。只有具备学术创新的精神,才能够关注国内国际的学术前沿,才能够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才能够攀登学术高峰,才能够进行学术创新。

  第二,要有创新的态度。一方面要积极进取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不骄不躁,不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是做不好学术研究的,最多是灵光一现。学术研究是长期、艰苦、创造性的活动。

  第三,学术创新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我们写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有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或者是新的史料、新的发现,或者是新的方法。总之,每一步小小的前进积累起来才会有飞跃和提升。

  第四,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在我们学术创新当中,科研人员,特别是从事具体研究的一线科研人员,应该是学术创新的主体、主力军、基本的骨干队伍。这些人员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态度、创新方法,能不能够长期学术自律十分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很多理论问题、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但是肯定还会有学术难点和疑点,或者是学术的真意没有解决,这同样需要创新。另外,现在有很多新的理论问题,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科学和艺术之间产生了很多的交叉,这种交叉常常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原来的研究当中,对某些方面关注不够。这是值得关注的。还有,我们的学术队伍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新的研究人员接受了很多国外的学术影响,这也给创新带来了很多好的机遇、好的东西。

  第五,学术创新,人脑还是比电脑强。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各种各样的现代手段的出现,各种研究材料很容易得到。而这些手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四库全书》都有电子版,输关键词就可以检索到相应的东西。这样做,行不行呢?行,又不行,有的文献可以,有的文献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比如研究茶文化,其中光是一个茶名,形容性说法统计出来的起码有四五十个,如果都用关键词来分辨是很麻烦的。所以,电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如人脑。我们在学术创新中如何把握这些度,如何面对现在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思考、不断解决、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创新是管理创新、期刊创新等综合工程

  记者: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除了您刚才讲的学术创新之外,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余悦:我觉得学术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一篇文章是否有新的观点,是否有新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是否提出一个创新体系。一线科研工作者是学术创新中最重要的力量。从另一角度看,整个创新体系不仅只有科研人员团队,还应该有各方面形成的合力。

  第一,学术管理也要创新。学术管理中实际上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过去的科研考核比较笼统,现在实行量化考核,量化好不好呢?好,但是就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又比如说,我们到底能不能够允许若干人多年不出很多成果,但是最后研究出来的就是精品力作?而且,我们的学术评价是以发在哪一类刊物的文章作为评价的标准,还是应该考虑到它对学术积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我认为我们的学术成果应该是以能够有多少东西留给后代、留给历史、留给未来学术来评价的。像我们现在搞建设、城市化,我们也提出过一个观点,叫建设未来的文化遗产。为什么这么提呢?现在说中国的房子平均寿命30多年,国外有的平均寿命70多年,有的平均寿命是100多年。我们的学术成果寿命到底有多长?也许今天大家觉得是新的成果,明天大家都忘记了这个事情,只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文章。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06-03 14:13:00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社科学者走基层:寻“宝”探“卷”三十年
下一条: ·朝戈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学术维度
   相关链接
·“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两大科学理事会合并以应对全球挑战·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方向(涉民俗学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18年人才引进招聘公告·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综述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公告
·[龚益]美国优先发展社会科学的经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海上风第五届都市民俗学论坛“都市楹联与文化景观”征文启事
·陈泳超荣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中国酒文化高峰论坛在贵州举行
·[邹农俭]跨学科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选择·[李宗克 曹锦清]本土化何以可能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民俗学版·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及申报公告·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