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用动画直观演示口头文学发展史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03 | 点击数:3229
 

   2010年底启动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日前取得新的进展。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直观、动态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形象, 3月25日,中国民协数字化工作组经过9个月的策划、设计、制作,四易其稿,基本完成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系统前端flash演示动画的设计工作,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认可。

  动态: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系统前端flash演示动画完成设计,直观反映中国口头文学发展史

  去年8月,数字化工作组决定设计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系统前端flash演示动画,时长为2分钟左右。基本设想是直观、动态、简明地反映几千年来中国口头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丰硕成果;反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协所做的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介绍数据库的特点和框架;呈现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形式上要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时尚与传统相结合。

  定稿后的flash演示动画时长为2分钟,背景音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乐曲《二泉映月》 。随着镜头的推进,呈现出的图像依次为全国地图、北京、中国文联大楼、中国民协、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接着全面、简要地介绍了口头文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为了生动、直观, flash演示动画插配了大量有意义的图片,既有《诗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和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等书影,也有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下发的红头文件,更有刘半农、顾颉刚、容肇祖、郑振铎、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冯骥才等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鼎鼎有名的学者照片,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以全新的感觉。

  展望:数据库一期收录以县卷本为基础的图书4843册,8.55亿字,创建民间文学的当代重大工程

  口头文学是文学的源头,文字出现之前,只有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文字产生后,口头文学仍然延续着它的传统,直到今天。从甲骨文算起,汉字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小传统,而口头文学的历史至少在万年以上,是大传统。《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其中的十五国风来自民间。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炎黄大战和女娲补天神话、四大传说、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汇聚为中国民间文学的海洋,万古流传。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文学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协应运而生,会员有全国30多个省区56个民族8000多人,是古今中外最大的民间文学机构,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间口头文学,成果累累。

  为抢救民间文学遗产, 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发起中国民间文学普查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中国歌谣集成》 《中国谚语集成》的编纂工作,历时20多年完成。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至1999年,全国数十万文化工作者,200多万人次深入第一线采录资料。共搜集民间故事184万篇,歌谣302万首,谚语478万余条,总字数超过40亿字。这些资料保存在各地编辑印刷的县卷本中。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中国民协合作汉王公司,利用现代电子媒体技术,抢救、保护和普及民间文学的当代重大工程。数据库一期工程,收录以县卷本为基础的图书4843册,8.55亿字。分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史诗、民间长诗、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11门类。这是史无前例的口头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民间文化的宝库。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3-04-17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文学史学者邓绍基去世 对元代文学史研究贡献大
下一条: ·彝文输入计算机:开启彝文信息化处理新时代
   相关链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王尧]民间寓言的完型要素·[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
·[苏明奎]文学与记忆:苗族口头文学《仰阿莎》的跨媒介书写·[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王杰文]本土语文学与民间文学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毕传龙 赵娜]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视野下的非遗传播能力建设·[专题]百年前的中国音声之美:走近劳弗录音档案
·“中国最初录音”,韵起独行之采风,“回归”于声音生长之地·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