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端午节的粽子裹不住世人对端午文化的焦虑
  作者:陈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24 | 点击数:3629
 


  每逢端午,粽子总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年端午节前夕,在成都,有人自称屈原后裔,打着“屈氏粽子”的招牌卖粽子;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19款粽子中,售价在1000元以上的有6款。

  “屈氏粽子”的卖家到底和屈原有没有关系不要紧,关键是店主拿出的“家谱证书”比粽子更有卖点;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价粽子”到底是不是用来吃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新闻引用御茶膳房公司一位销售人员的话说,购买1880元“天圆篮端午粽子礼篮”的客户,主要是“内蒙古、东北、山西的,像鄂尔多斯、大连、沈阳、太原、大同这些地方的客户订得比较多”。“这些客户拿货基本上都在100盒以上,都是送领导、送客户的,送领导的居多”。

  拿粽子“娱乐者”有之,拿粽子“腐败者”亦有之,无论娱乐或是腐败,这和端午节似乎都没有太大关系。每逢端午,“吃粽子”还是“过文化”的忧虑总是此起彼伏,尽管说端午节已经成为了法定节假日,但这并没有真正意味着它可以“文化”起来。曾有调查显示,三成多网友“看淡”端午节。调查中,两成网友认为端午节只是给了个“理由”能够和家人朋友聚会;13.8%的网友甚至认为,端午节是已经淡忘的节日,没什么特殊感觉。即便是和“五一”相比,旅行社的生意在端午节也冷清了不少。

怎样的端午节才显得有文化,大抵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几年前,有媒体报道过南京南京某中学一班三十多个学生中只有三个人称“知道屈原”,且分别将屈子说成是歌手、医生和发明粽子的厨师。这样的状况在当时引起了舆论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对于屈原,有兴趣的人,应该有渠道知道得更多;没有兴趣的人,应该被允许不知道” 。但更多人还是认为,中学生还是应该对屈原有所了解。当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但却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时,这一定说明了我们的文化教育出现了问题,这也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

  几年之后,因为受到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刺激,我们越来越强调端午文化了。可是,口头层面的强调并没有为事实上的端午增加多少文化色彩。

  谁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长期农业社会的产物,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端午文化。可是如何发展,目前我们还没有树立起统一的、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化价值评判标准。

  混沌之中,只剩下了带着节日文化符号的粽子。可惜,五花八门的粽子再也不能让人吃出“端午”的味道。“粽子王”、豪华包装的形式给粽子强行附加扭曲的节日文化,对老百姓来说,不但是对节日尊严的亵渎,而且也变相加重了节日的负担。物质表面的繁华,依旧掩盖不了精神文化的苍白与荒芜。关于端午文化的焦虑,它一定还将持续下去。

 

  文章来源:中新网-人民网 2012年06月23日 09:03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端午节“粽子乱象”迷人眼 民众呼吁回归传统手工
下一条: ·端午节商业元素浓 台湾文教人士吁更重文化传承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