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2民间文学N301第二十二小组

我来自新疆,这里有许多少数民族。也有属于他们的文化。在这其中玛纳斯是璀璨文化中的明珠。玛纳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方传统民间文学,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玛纳斯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玛纳斯》体现了柯尔克孜人顽强不屈的民族性格和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2006年5月20日,玛纳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Ⅰ-25。2009年9月28日,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不同的环境下创造的艺术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应该充分的保护这些艺术。包括我作为哈萨克族,也有一些民间文学,艺术没有得到完全的继承和保存,所以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将许多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
而我作为英语师范的学生,应该利用自己的长处,尝试将这些作品翻译成英语,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并了解这些文化。英语是一种沟通工具,希望自己能利用好!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TOP

哈萨克毡房是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逐水草而迁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种易于支撑和拆卸的毡房。远在西汉时,远嫁至乌孙的细君公主就说其生活是“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穹庐就是指的毡房,从中可知,毡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毡房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在新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缀满了白色蘑菇似的毡房,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拆卸和安装也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毡房的材料完全是就地取材,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栅栏构成的围墙,搭成整个毡房的骨架。栅栏的围墙外围上一层毛线编织的芨芨草帘,每根都用红、黄、绿、白、黑等彩色毛线编成和谐的图案,使毡房美观漂亮,外包白毡。
  毡房内部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库房”。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毡房内,靠门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和待客。进门左、右上方是铺位,正上方放置衣箱、马鞍,箱前铺坐垫,是招待客人的地方;进门左、右两侧则是放马具、打猎用具、拴幼畜和放炊具、食物的地方。
  毡房融入了哈萨克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气质、审美倾向、行为准则、宗教情怀等,反映了哈萨克人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精神气质,它和哈萨克人的文化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观。哈萨克族的毡房艺术在草原到处可见。毡房内四周是挂壁,地上是花毡,各种幔帐都是刺绣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很多人对于毡房和蒙古包分不清楚,因为外形近似,不了解的人往往容易将它与蒙古包混淆。那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蒙古族和哈萨克族都是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由于频繁迁徙,因此住房就必须能够随意移动。
毡房和蒙古包都是“毡帐”一类的可移动性的建筑。用标准的毡房和标准的蒙古包做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在顶部。蒙古包和哈萨克毡房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看建筑是圆形顶还是尖锥形顶,如果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而类似尖锥形的则是哈萨克毡房。
  毡房的顶部连接顶部天窗和墙体围栅的曲杆(斜拉杆),下端是做弯的弧形角度,拉杆与墙体缓慢搭接,从正面看是没有明确夹角的。因此毡房外形比较敦实,线条圆浑,棱角不分明,显得高耸厚重一些。毡房“曲杆”弯头的加工工艺,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工艺。
蒙古包的顶部连接顶部天窗和墙体围栅的斜拉杆是直的,因此从正面看整个顶部呈三角形状,顶部和筒形的墙体有一个明确的角度。蒙古包顶部的斜拉杆是直杆,所用数量较毡房多一些。蒙古包外形简洁,线条明快,棱角分明,显得低矮平缓一些。
毡房,作为哈萨克传统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是哈萨克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文观和自然观。哈萨克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适合于本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创造了适应草原特色和艺术风格的居住文化。在辽阔的哈萨克草原和漫长的丝绸之路上,这种特色鲜明的民族建筑无所不在,不愧为世界建筑艺术世上之灿烂的瑰宝。

TOP

我是一个好吃的女孩子。在我们民间有很多特别的美食。比如,纳仁面条Нарын:盐和洋葱放在羊肉汤中,取出肉后,用原汁的汤煮面条或面条,然后取出盘子,把面条放在盘子底部,把肉放在上面,肉用刀切碎,与面条混合,最后撒盐、洋葱和其他调味品。
手抓羊肉Бешбармак:每年冬季到来之前,哈萨克牧民会进行”冬宰“,把肥嫩的大尾羊宰杀后进行风干,风干后的羊肉,保持了羊肉的鲜美,还有着松木般的香气,令人垂涎。
马肠Казы:熏马肠是哈萨克族特有的做法,把整匹马的肉切成块,塞进香肠里,然后用松木熏制,马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马奶酒Кымыз:乳糖发酵的马奶酒,是一种粘稠的雪白液体,喝起来有点酸,而且酒精度只有2%左右。
宝尔萨克Бауырсак:哈萨克的小吃,经常供应奶茶,像馒头和粥,制作时,在面条准备好后,放一些牛奶、黄油、糖,然后把面条在面板上卷成薄片,然后切成小钻石,炸成黄色。说到这里,我想家了,也非常想家乡的美食。

TOP

刀郎舞这是流行于刀郎地区的维吾尔族舞蹈。是一种男女成对的群舞,其舞蹈动作的优美、舒展、矫健、刚劲有力可居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首,此外,舞伴互相换位、交错、配合的默契又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动作难度较大。随着音乐伴奏速度的逐渐加快,舞蹈进入高潮,人们跳起一种原地快速旋转的动作,至此,已具有一定程度的竞技性,不支者逐渐退场。有些人会晕倒在地,坚持至最后者为胜,受到人们的赞扬和喝彩。
刀郎舞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具有浓郁的边塞气息和风格。舞姿开朗大方,粗犷矫健,使人欢乐,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刀郎舞是麦盖提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刀郎”是麦盖提的古地名,它的意思是成堆成群。在很久以前,这里没有人烟,只有沙丘、碱滩、红柳、胡杨。而在塔克拉玛干地方却有一块良田绿洲,居住着一些很早很早迁移或者战争遗留下来的人。后来由于大自然的变迁和宗教的传入,以及战争的影响,这块良田绿洲变成一堆一堆的沙丘,人们只好向叶尔羌河流域搬迁。
同时从喀什、和田、叶城、莎车等地也流入一部分寻求生活出路的人。这些按地区习惯分居成堆,形成一堆一堆的居民点,当时维吾尔族称其为”堆郎”,后来语音又转变成“多 郎”或“刀郎”。至今在麦盖提县居民中,仍有不少人称自己为“刀郎人”。

自古以来,勇敢剽悍、勤劳朴实的刀郎部落就在这里生息。这里森林茂盛,野兽出没,刀郎人经常狩猎,他们定周末为狩猎日,每逢这天,青年人手持长矛、木棒。弓箭一起狩猎。胜利返回后就聚在一起跳舞和演唱“刀郎木卡姆。”这里还有一部分人从事耕种,每当风调雨顺、粮丰畜壮之时,人们便围着篝火,通宵达旦 出狩猎的紧张和战斗气氛。
伴奏刀郎舞的音乐叫“刀郎木卡姆”,它原有十二个套曲,但已有三个套曲失传,现留下有九个套曲。每套分五个段落,每段配有两首诗歌,加在一起,全套共四十五段乐曲,九十首诗歌。用沙塔尔、独他尔、热瓦甫、卡龙琴、艾捷克、手鼓等乐器演奏。
刀郎木卡姆的歌词,是随着时代不同而变化的。过去多以嘲讽、反抗统治者为主,而解放后,则以歌颂新时代和幸福生活为主。歌词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铿锵有力。
刀郎舞流传颇广,不但在麦盖提,而且在叶尔羌河畔的巴楚、莎车,在吐鲁番盆地,都可以看到刀郎舞的英姿倩影。
如今,跳刀郎舞已成了维吾尔群众庆祝节日和闲暇娱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很多体操和武术动作也揉和到这古老的民间艺术中了,使刀郎舞更加洒脱刚劲,引人入胜。

TOP

  对于柯尔克孜人而言,聆听《玛纳斯》演唱,不光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刘苒《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论文。首先从家庭、战场、社会三个方面介绍了《玛纳斯》的教育环境,分析了《玛纳斯》的教育目的,其次从道德教育、美育教育、军事教育、体育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了《玛纳斯》的教育内容,然后分析了《玛纳斯》的教育方法,包括说理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醉法、自我教育法、评价法等,最后总结了《玛纳斯》教育思想的启示。

TOP

《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此外,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也是玛纳斯重要的流传地域,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也有流传。据文献记载,《玛纳斯》在16世纪已开始流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耳承传。民间歌手在史诗的创作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玛纳斯》从古老的柯尔克孜史诗与丰厚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之大成,是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文学、历史、语言、民俗等多学科的价值。目前《玛纳斯》已有英、俄、汉、土、日、哈等多种译文。

TOP

《玛纳斯》即是史诗的总称,又是史诗第一部的名称。各部的名称及简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玛纳斯》,主要叙述第一代英雄玛纳斯联合分散的61个部落的阿拉什人,建立内七汗、外七汗共14个汗的部落,初步形成柯尔克孜部落联盟,共同抵御外侮、反抗克塔依、卡勒玛克、蒙古等异族入侵和统治、奴役的斗争历史。
第二部《赛麦台依》,主要叙述玛纳斯之子赛麦台依成长过程及其继承父志,继续与卡勒玛克人斗争,解放自己的人民和故土,以及由于叛徒坎乔第的叛卖和分裂,英雄惨遭暗算。在他被仙人使用法术救走后,柯尔克孜人又重陷内忧外患的情景。
第三部《赛依铁克》描述了玛纳斯家第三代英雄赛依铁克忍辱负重、经受磨难、终于长大成人后,内惩叛贼、外逐强敌,报仇雪耻、光复旧物,重振柯尔克孜族声威的英雄业绩。
第四部《凯奈尼木》,讲述玛纳斯家族第四代英雄,赛依铁克之子凯奈尼木平息内忧外患、惩治巴依富豪治国平天下,为柯尔克孜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的功德。
第五部《赛依特》,讲述玛纳斯家族第五代英雄凯奈尼木的儿子赛依特斩除七头恶魔,为民除害的英雄功绩。
第六部《阿赛勒巴恰和别克巴恰》。颂扬了玛纳斯家族第六代子孙赛依特的孪生儿子阿赛勒巴恰和别克巴恰继承租辈遗愿,继续为反对卡勒玛克人的统治、压迫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第七部《苏木毕勒克》,唱的是玛纳斯家族第七代子孙别克巴恰的儿子苏木毕勒克大战并驱逐卡勒玛克、唐古特、芒额特等异族入侵者的功绩。

TOP

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

在民间亦有比人还高的冬不拉
国王的儿子名叫“冬不拉”,他请求父王让他去打败瞎熊,由于父王不答应,冬不拉私自带着弓箭、捕兽夹去找瞎熊,并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牧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
这时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聪明阿肯在牧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崇敬和怀念。
琴声中有阵阵松涛,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鸣,也有草原人民悲伤的啜泣,国王听着琴声,悲痛万分,是松木制成的乐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国王。琴声一会儿雄浑激昂,一会儿低回婉转,一会儿音韵铿锵,一会儿又如泣如诉......从此,哈萨克人有了自己的乐器,为纪念王子,人们以“冬不拉”来命名乐器的名字,而弹唱冬不拉的民间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TOP

财富可以给人以享受,但也可能会给人带来麻烦和苦恼。有些人发了财,虽然也变得风光起来,可仅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皮囊,钱并没有让他们充实起来,反而使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了。当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片废墟时,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是没法填补其空白的!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一生,更会殃及后代。

[ 本帖最后由 古丽娜 于 2022-10-30 10:22 编辑 ]

TOP

假设自己手中只有一张可打20个洞的投资决策卡。每作一次投资,就在卡片上打一个洞。相对地,能做投资决定的次数也就减少一次。假如投资人真受到这样的限制,他无们就会耐心地等待绝佳的投资机会出现,而不会轻率地作决定

TOP

财富可以给人以享受,但也可能会给人带来麻烦和苦恼。有些人发了财,虽然也变得风光起来,可仅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皮囊,钱并没有让他们充实起来,反而使他们变得百无聊赖了。当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片废墟时,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是没法填补其空白的!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的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到我们一生,更会殃及后代。

TOP

玛纳斯从头至尾全部采用韵文的形式,每个诗行7-8个音节,非常完整。在韵律方面,玛纳斯的押韵形式十分丰富,有头韵、腰韵、脚韵以及节奏韵等,其中,押头韵的诗段较多。由于音节完整,每个诗段都押脚韵,因此这部史诗节奏感极强,富于音乐性,便于歌手咏唱,给人以和谐美的享受。歌手演唱玛纳斯时,伴有各种曲调,有的高亢豪放,好像万马奔腾的战歌;有的沉稳缓慢,好像行云流水般的抒情诗。这些曲调保存了古代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是研究柯尔克孜族音乐重要的原始材料

TOP

柯尔克孜族,作为我国 56个民族之一的少数民
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柯尔克孜族对婚姻奉
行外婚之策,氏族中的直系或者旁系5代内的同族
之间严禁通婚。另外,柯尔克孜族人跟其它氏
族、部落和外族青年,哪怕是同吃母奶但没血缘
的孩子,均不允许通婚。因此,男女双方确立关
系前,首先要了解对方的祖宗八代。
柯尔克孜族对婚姻十分重视,而且形式繁琐、仪
式隆重,具体包括:订婚、认婚和婚礼3个步骤
其中:
订婚,主要是由女方家操办,不像汉族是由男方
家负责。但男方是以“相亲团”的身份,牵着一头
羊,带上新衣服、金银首饰等彩礼,尤其是要准
备一副耳环作为订亲信物,当场由末来婆婆先吻
女孩额头,再将其戴上耳环,象征着女孩已正式
成了自家人

TOP

“山是我们的父亲,水是我们的母亲。
”这句谚语
萦绕在每一个柯尔克孜人心中。柯尔克孜族发源
千今俄罗斯叶尼塞河(柯尔克孜语为母亲河的意

一带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
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有 186708人。
说到柯尔克孜人,就绕不开《玛纳斯》。柯尔克
孜史诗《玛纳斯》 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
,是一部规模宏伟、流传甚广的英雄史诗,在
国内外享有盛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
玛纳斯年”
〞,2009年9月《玛纳斯》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TOP

“山是我们的父亲,水是我们的母亲。
”这句谚语
萦绕在每一个柯尔克孜人心中。柯尔克孜族发源
千今俄罗斯叶尼塞河(柯尔克孜语为母亲河的意

一带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
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有 186708人。
说到柯尔克孜人,就绕不开《玛纳斯》。柯尔克
孜史诗《玛纳斯》 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
,是一部规模宏伟、流传甚广的英雄史诗,在
国内外享有盛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
玛纳斯年”
〞,2009年9月《玛纳斯》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