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直播间】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第一组讨论

刚才电脑死机,补记:
刘建波比鞠熙还年轻,也更谦逊,语音低沉,语速沉缓,犹如与私友切切私喁,乃至到中途有一老者沉不住了,“嗓门大些!”众笑,老师声音分贝陡然长高,但语速依旧,思路清晰,处惊不变,颇有大将风度。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发言结束,刘铁梁教授做点评:
1.“乡愁”概念意指民俗事象的对象化,我们在研究民俗文化时一定要从事象本身出发。
2.“灰姑娘”故事的研究,提示我们从仪式的眼光看故事,讲述故事也是一种仪式化行为。
3.跨文化比较是一种有益的视野,可以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找寻相似点,从个案的比较中得出深入的阐释。
4.程式是一种文本研究的办法,是学者的研究分析工具,不是传承人所使用的工具,需要结合传承人的研究。
5.把地方性的叙事放在仪式中进行研究,充实叙事研究的研究手段。
6.云南大学的村寨调查持续了十年,村民日志的记录彰显了民俗学者投身于民俗研究的巨大决心,但资料的累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能与世隔绝尘封于图书馆。
以上仅为简单记述,各位看官各取所需吧。

TOP

刘铁梁:董秀团向我们隆重介绍了云南大学民族调查基地建设成果,肃然起敬!辛苦了!但应该停止了!大家的献身精神难得可贵,但不可取!不要成为殉道者!应有问题意识,留不住,另外这种方式破坏了正常的村民关系,与民间打交道不必刻意为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描绘得栩栩如生!

TOP

吕慧敏发言时强调了自己以南方人身份来研究东北二人转,刘铁梁打断了话:“这与本研究无关,美国人也可以研究!”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直播花絮:本次直播是由巴莫大当家临时安排,朱刚与我皆有发言任务,只能忙里偷闲发点简讯。本人又没带电脑,向旁边的鞠熙老师借了电脑仓促上阵。上午直播结束后准备把电脑交还给鞠老师,而鞠老师正与陈岗龙老师热烈地探讨着灰姑娘故事,临时与鞠老师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原以为她会拿了电脑回去,因为她就在电脑旁边,触手可及。
下午3点多,鞠老师托人相询:“电脑去哪儿了?你一直没还电脑!”大惊,急回上午会议室,谢天谢地,电脑仍安安静静地放在那儿!这也算是两个马大哈碰撞出的小插曲吧。小记之,以飨众看官一哂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13:30—15:30  主持人:祝秀丽 评议人:陈连山
发言人:
万建中 西部民族歌唱传统的分类何以可能
毕雪飞 诵读与祭祀——日本七夕祭文传承形态
彭金山 西和乞巧歌及西、礼乞巧习俗散论
宋红娟 歌谣与情感——从情感人类学看西和的乞巧歌
郭崇林  民间叙事中的历史记忆——以赫哲民族迁徙歌为例
柳倩月 明朝时期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批评论要
罗 瑛 仪式、符号与族群意识——以景颇族目瑙纵歌分析为例
郑 艳 竹枝词小史
冯文开 在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以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为探讨对象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没有人直播,电脑失而复得,余续之。
内圈圆桌为中老年资深学者,外圈为学生、志愿者及年轻学者。
发言者认真发言,PPT图文并茂,评议人陈连山边听边记笔记,最后对每个发言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述,评议时间近十分钟,四座皆静。结束时有学者由衷叹云:陈老师谈笑风生,吐莲花,言在意外,举重若轻,堪称金口玉言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38# 的帖子

英古大哥直播辛苦了,没想到咱们在母校初晤。。缘分。。

TOP

楼主大哥辛苦啦~~~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看直播如同在现场,栩栩如生,赞!

TOP

回复 39# 的帖子

网友,校友,学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缘分。

TOP

回复 39# 的帖子

缘因云大而起,也只能在云大相见了。
多多这样的才子及志愿者,多乎哉?不多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谢谢会务组的用心安排。谢谢对会议的精彩播报。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第一组群贤毕至
回过头看看,值得学习研究的文章非常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