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江浙沪:有序推进评弹艺术传承发展

江浙沪:有序推进评弹艺术传承发展

2014年04月29日 07:11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骆 蔓 竹 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苏州有山塘……”一曲弦琶琮琤、悦耳动听的评弹《姑苏好风光》,由去年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现正跟随老师学艺的浙江评弹团“四朵金花”倾情演绎,让热爱评弹的观众喜不自禁。4月初,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曲杂剧场举行的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名家展演中,来自浙江、上海、江苏的老中青三代艺人在这个新落成的剧场比拼,他们中有为党和演出过的七旬老人——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剑英、朱良欣,也有评弹艺术的后起之秀。

  1984年,在陈云同志直接关心和倡导下,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30年来,江浙沪三地对陈云同志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评弹精神一以贯之,评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虽已换过多届,但仍坚持为评弹事业群策群力,做了大量培训、研究、传承、协调等工作。其中,通过国家财政和各地专项资金的扶持,成立专门“评弹基金”以奖励各地优秀演员、作品创作和书场等,通过举办一系列评弹培训班、比赛及表彰优秀书场、组织评弹研讨会、编辑出版相关书籍等活动,努力培养评弹人才,选拔优秀青年演员,保护评弹书场,促进评弹事业进一步发展。

  去年10月,经过整修的苏州评弹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截至当年底,共接待参观6652人次,为观众义务讲解695人次,书场演出64场,听众达7764人次。上海评弹团继续保持创作、演出良好势头。“推出了评弹系列剧《陈云的故事》、中篇评话《野狼谷传奇》、短篇新作《专诸刺王僚》等。民营评弹表演团体创作的《海瑞》等作品,也颇受听众欢迎。”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处调研员方家骏说。隶属于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的浙江评弹团,是浙江目前唯一的专业评弹演出团体,每年演出1100余场。该团去年特意从苏州评弹学校“传承班”中招生,“我们高度重视培养这些评弹演员,在最短时间里为每位演员选定了授课老师。”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董事长、总经理吴杭平说。

  “评弹是非遗,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弘扬这一地方戏剧文化。”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越光说。据介绍,自2006年苏州评弹(苏州弹词、苏州评话)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这一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有序推进。

  去年,浙江评弹团共演出1225场,其中基层演出场次高达60%以上,全年演出收入为274675元,售票场次连同公益演出听众人数达26万人次。“一年来,评弹团的演员们克服演出成本、生活成本提高和演出票价低等各种困难,努力开拓演出市场,增加演出场次和演出收入,实属不易。”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评弹团团长严晓方说,“去年7月,我们举办了一场‘燃情七月、茉莉飘香’名家专场演出,收到了良好效果。”

  江苏省评弹团去年演出3925场,经营收入128.7万元。苏州各评弹演出团体全年在农村和社区书场演出10900场,听众达110万人次。苏州市现有评弹书场127家,全年演出300场以上的有50家。“根据《关于扶持农村、社区书场开展长篇书目公益演出的奖励办法》,对农村和社区书场进行了评估考核,全市共有41家书场被评为‘优秀书场’‘先进书场’等。”苏州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徐白云说。

  江浙沪三地都在努力推动评弹创作与演出形式创新。比如,浙江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重视新作品创作。如去年聘请作者创作中篇弹词《胡雪岩》,目前该剧本已基本定稿,准备于今年7月开排。江苏省评弹团为优秀青年演员量身打造了一台新创中篇弹词《洛神》。苏州市评弹团完成了中篇书目《绣神》的二轮修改等。

  谈到评弹艺术的传承发展,严晓方举例说,评弹书场也存在惨淡经营情况。“目前,杭州大华书场由于经营困难面临停业,海宁西苑书场和嘉善天凝书场也举步维艰。”90岁高龄的评弹理论家、评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吴宗锡表示,让评弹如何自然发展,要联系评弹实际。评弹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有自身的竞争机制,“如果没有竞争机制,既不利于培养演员,也不利于培养听众。”

  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盛小云认为,对于评弹如何惠民的问题值得思考。观众买票进书场,会对演员的艺术水准提出要求,这对提升演员的艺术修养、增长舞台经验大有裨益。“我反对送票、免票。”盛小云说。方家骏说:“政府层面应做好扶持、帮助和监管,克服体制上的障碍。”

  “参加全国性的比赛、展演,从中可以听取大家的意见。这些年我们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意识更强了,这是好的发展趋势。”方家骏说。徐白云认为,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鼓励现实题材长篇作品创作,应该将长篇书目的创作和演出纳入评奖体系。同时,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办一批社区、农村书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