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文本研究] 伊增埙:鉴往知来 为新时代叙事、抒情 —— 从说唱歌曲想到鼓曲音乐创新(下)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尧    时间: 2022-10-28 14:47     标题: 伊增埙:鉴往知来 为新时代叙事、抒情 —— 从说唱歌曲想到鼓曲音乐创新(下)


为时代放歌,寻求音乐的突破、创新


善于叙事的歌曲作者,总是深刻理解革命斗争题材所蕴含的意义,以居高望远的时代精神来解析和表现生活。在使用民歌、戏曲、鼓曲素材时,为寻求刻画人物、事件的音乐语言而产生突破陈规、着意创新的冲动,正是这八首歌曲作者的共同感悟和体验。

例如 “歌唱女战斗英雄郭俊卿”,作者是中南部队艺术学院的三位年轻学员,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满怀对英雄的崇敬、歌颂伟大时代的激情,决心以鼓曲音乐为基调来写合唱,没有前例可循就自己摸索。经过采访、学习写出歌词,又去“民众乐园”聆听曲艺演唱,现场记录、集中研究、反复试写,最终选用河南坠子、北方大鼓作为音乐素材,又揉合了部队队列歌曲的音调节奏,采取多种合唱手段,叙事与抒情交替,原创与借鉴互动,取得意外的良好效果。如开头部分半说半唱的那句“她那毛泽东奖章,闪闪地放光明”,接下来却是女齐、男齐的行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当时也曾有人质疑,担心这样地混搭、突破,把歌曲搞成了四不像,像大鼓又不是大鼓,能否立得住?有老师挺身支持:歌唱我们的光荣斗争史,“不应固执于像不像某种旧形式来评其好坏”,吕骥试听后,也对这一勇敢的尝试表示支持。实践证明,他们走出了说唱音乐向前发展的新路,反映了新的群众的文化需求。

另一支说唱女英雄的歌曲“晋察冀小姑娘”,由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的赵洵作词,徐曙作曲。它与1946年王尊三创作的大鼓作品源于同一个故事而且同名:一个小姑娘怀着满腔仇恨,把逼迫她带路的日军大队引进预设的地雷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王尊三的作品是“旧瓶装新酒”的传统大鼓,是多次出版的优秀作品,而赵洵徐曙的创作,是浪漫情怀的叙事长诗,配以浓烈的北方大鼓风格的歌曲,它叙事层次分明,歌唱与道白穿插,不拘于鼓词固有的句式和格律,又适当地重视辙口、上下句、排比、字韵;它从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乐亭大鼓中学习了甩腔、跺句等板腔变化的技法,情感演进起伏跌宕,烘托了小姑娘直面血色人生的内心活动,和慷慨赴死的英雄壮举,贴近了群众对鼓曲审美的期待。到最后一段“战斗完了,东方发亮,这一片朝霞,满天的红光……”节奏突然放慢,庄严的颂歌旋律,展示出强大的精神引导力;再一转:“战斗的晋察冀!”是响雷般的杀敌号召;是民族尊严的旗帜高举;是抗日根据地的颂歌;结尾唱的是,鲜血浇灌出大地的无限生机,花草不再按照旧时开放生长,寓意着抗日军民的战斗,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伟大时代的感叹,也记载着罕见的鼓曲创新。1943年剧社的张非首唱这首歌曲,先在晋察冀边区流传,然后又传到延安、张家口等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王二嫂过年”的音乐,是“东北蹦蹦戏”(又名“大口落子”)的改编,是旧曲调歌唱新生活的创举;“晋察冀小姑娘”,则吸收了多种鼓曲的行腔;“慰问志愿军小唱”用的是民歌素材,包括作曲者张鲁家乡的河南偃师民歌;“王大妈要和平”,大篇幅多乐段的音乐结构,不受“作曲法”的限制,强化旋律的民歌风,处理得十分灵活妥帖,凸显富于个性的发挥,终于以高水平获得了创作一等奖。而“说理会”的解题中,规定工会主席、会计、资本家为独唱,工人为全队合唱、参加演唱的要有表情(大意),说明这是借鉴了戏剧表演形式。其他如 讽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茶馆小调”,它的机智、诙谐、嘲讽的音乐魅力,就在于把方言的民歌、戏曲说唱中的快板结合起来。“平汉路小唱”也都是浓郁的民歌风格。这些歌曲在音乐结构、唱腔设计等方面,都从内容需要出发,程度不一地改变了某些习惯陈规,给人以亲切活泼的生活实感。

这些说唱歌曲寻求突破,锐意创新的实践,对于发展鼓曲创作、鼓曲音乐的革故鼎新,至今仍有参考和启迪的价值。

新时代的叙事题材,为鼓曲提供历史机遇

十年来,许多艺术门类遵循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光辉成就,而鼓曲艺术却比较滞后,保护传统与开辟新局的关系不够平衡,虽然也有抓精品力作的部署,也参加多次宣传道德模范的巡演,但在鼓曲总体的表现上,演出曲目面向新时代的温度、力度和深度不足,缺少引领群众精神的艺术高峰。

英烈榜样数不胜数,他们的传奇性人生,或者在此基础上概括虚构的人物、故事,都可以作为叙事说唱的重大题材。前几年有西河大鼓说唱道德模范“老阿姨龚全珍”(郝赫 杨子春作词) 由部队文工团演唱,影响较大,但跟进者不多。纪念党的百年诞辰,推动了曲艺界对党史题材重视,各种唱曲类形式,大多把革命英烈的故事,列为创作演唱的重点,形成曲艺向新时代迈进的一个标志。但走在说唱叙事前头的,多是一些地域性的曲种,以第12届牡丹奖的获奖或入围节目为例,有常德丝弦《只要主义真》,讲述共产党人夏明翰的故事;有贵州琴书《丰碑》,讲述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遵义牺牲的故事;有潞安大鼓《儿的魂 娘的心》,讲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及其母亲的故事;有苏北琴书《烽火情》,讲述炮兵奠基人朱瑞将军的故事,有二人转《一双千层底》,讲述杨靖宇将军与群众的故事;有金钱板《埋名英雄柴云振》,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的故事。而以音乐、表演形式创新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广东报送的单弦《梦想成真》,它采用单弦牌子曲贯穿,以音乐快板、曲头、太平年、歌舞、弹唱,讲述了援藏干部老阿叔的故事。表演全程自弹自唱的演员杨婷获得新人奖。另一个是庆党百年的苏州评弹剧《红军故事》:通过一位老红军回忆,将长征路上感人故事《夜渡于都河》《红土地》《半条红军被》《连心绳》《一把野菜》《半个高粱馍》《司号员》串演出来,以主题专场的形式得到了肯定。该剧由名家、骨干、新秀三代艺术家合作,编创时逾三年,以苏州评弹为艺术载体,历经“评弹组曲”“评弹情景组曲”的阶段性演进,融合了现代舞台艺术元素。以上两例取得强烈的剧场效果,都缘于相关体制发挥了引领和组织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期待,在先进的体制机制引领下,鉴往知来,学习说唱作品的经典,制定说唱叙事的规划,定将推动鼓曲的创新,尤其希望有重大影响又相对滞后的曲种,积极发展专题创作,抓住开辟新局的机遇,快走几步,唱好曲艺的新时代,跟上曲艺的新征程!

   2022.10.7 于黄寺

【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流入,一种主要源于黑人音乐,伴以强烈节奏的说唱摇滚,在大城市风行一时,吸引了寻求新奇和刺激的年轻人。这种说唱在中国缺少群众基础,不在本文话题之内。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