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22N301课堂第十六小组 (7)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宁怡    时间: 2022-10-26 16:42     标题: 2022N301课堂第十六小组 (7)

请大家继续搜集炎帝神农氏相关资料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 江宁怡    时间: 2022-10-26 18:39     标题: 炎帝的创新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本文认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先辈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创新传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一环。 作者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分析炎帝的创新传说,认为关于炎帝的各种创新传说,是炎帝部落集团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十分善于创新的民族。 我们今天的创新,必须像我们的祖先炎帝一样,既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同时也重视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创新。 三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摘录】      
         一、炎帝与科技文化的创新
        从古籍记载来看,炎帝可说是中国农业革命的创始人,他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明了种植农作物,发明刀耕火种,发明农具,发明陶器和医学等,他丰富了人们的食物品种,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了人们防病、治病的能力。 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一) 发明种植农作物。
人类社会第一次大革命--农业革命是由采集食物的经济向生产食物的经济转变的分水岭,是人类改变生存方式的伟大革命,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开端。 人类倘若不会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将永远处于渔猎采集的原始状态,文明也就无从产生。因为,在狩猎、采集时代,人和动物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一是人和动物一样,主要靠自己的本能生存和繁衍;二是人和动物一样,主要靠自己的体力获取食物,社会生产主要是攫取性的,与一般动物捕获食物没有根本性的不同;三是人和动物一样,过着迁移不定的生活方式,人们无法定居,村落也不可能形成,都市更无从谈起,文字也不可能出现。发明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明”。 因为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技能。 农业出现之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 人们可以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来增殖天然产品,对自然的依赖逐渐减少。这为定居、村落、城市、宗教、文字等文明要素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本帖最后由 江宁怡 于 2022-10-26 18:43 编辑 ]
作者: 林萌昕    时间: 2022-10-26 21:14

1.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呢?

关于炎帝和神农氏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形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认为炎帝就是神农氏。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而另一派则认为炎帝和神农是两个系统的人,扯不上关系,因此不可能是同一人.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一说十七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前面忘了说明的需要说明一下,即神农氏以前包括神农氏的时代,像伏羲,女娲,神农这样的称呼乃是对于某个部落或者部落的若干代首领的统称,而不是对唯一一个君主的称呼。但是后世的学者们往往产生歧见,比如关于古蜀国的历史记载中,很多人都认为蚕从和鱼凫是古蜀国的两代君王,但是实际上蚕从和鱼凫乃是两个分别长达数百年的古蜀国王朝,每个王朝都有十几个世代。(《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请注意这个“世”字。)这就是为什么伏曦,女娲,神农的统治往往高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原因。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如果是十七个世代则大约是五百年)黄帝的时代,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两千年,大约就可以推断出神农氏统治开始于距今大约七千年以前。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可是他又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作者: 李沈颖    时间: 2022-10-26 21:45

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炎帝是与黄帝发生阪泉之战的炎帝,即《史记》所记载的那个“欲侵陵诸侯”的炎帝,这个炎帝更像是一个符号,他是炎帝一族的几位首领整合的产物,与真正的炎帝出入较大。真正的炎帝见于《山海经》和《左传》,我们可以把阪泉之战的那个炎帝看作是《山海经》炎帝的后裔,二者相差数百年之久。下面图片从《山海经》的角度来讲一讲其中关系。
作者: 林萌昕    时间: 2022-11-2 22:14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神农就是炎帝,两者代表同一个人,因此《五帝本纪》中对神农与炎帝的描述,用词就颇让人不解:  
《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黄帝之时,神农王朝衰落,于是诸侯互相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但神农氏无力平叛。接下来,黄帝部、蚩尤部、炎帝部三国鼎立,犹如三国演义。
其中,司马迁为何分别说神农与炎帝,而不是说“神农炎帝”?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历史上神农是神农,炎帝是炎帝,两者不是同一个人。更为重要的是,神农与炎帝是两个阶段的历史人物(或部落代号),一个出自母系社会,一个出自父系社会。
先秦文献中,神农与炎帝的关系并未明确,但一般炎帝是炎帝,神农是神农,即便一段话中同时出现两者时,语气上也表明似非一人。国语·晋语》记载说炎黄乃兄弟二人,“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虽然炎黄兄弟说不太可信,但也说明两人可能大致处于同一时代。
易·系辞》:“包牺氏(伏羲)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伏羲去世或伏羲部落衰败后,神农氏开始兴起,大兴农耕技术。
可见,神农与炎帝不太可能是同一个人,神农远在黄帝、炎帝之前,因此《五帝本纪》记载的意思是,神农氏统治衰落后,黄帝、炎帝、蚩尤开始兴起,准备建立他们的统治
不过,由于先秦文献中没有明确神农与炎帝的关系,于是可能就此让后人误解。
西汉末年,宗室刘向校订《世本》时,将炎帝与神农视为同一个人。此后,神农与炎帝渐渐就成了一个人,其中以皇普谧带来的影响最大。
晋皇普谧在《帝王世纪》中,绘声绘色地记载了“神农炎帝”身世:“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自皇普谧之后,神农炎帝正式合二为一,后世史家在注释先秦文献时,都将两人注释为同一个人,影响直至今天。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