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一九七七年以前的泾川县城(4)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怀群)一九七七年以前的泾川县城(4)

(张怀群)一九七七年以前的泾川县城(4)
县城形胜
这就是泾川县城,跟上泾灵路,或者爬上州坡,一拐一拐的上到高峰寺山巅,就能俯视整个县城。50年代,北门上出去以后,左公柳一直延续到汭河大桥上,两面什么建筑物也没有。王母宫山下,佛教石窟的院墙已经倒塌,破败但不失精美的山门还在,几块碑刻还在。瑶池里面修的很美,五六十年代是甘肃省红军疗养院,龙口里流淌着矿泉水,但是老百姓是进不去的。上山是不容易的,很窄的路,多处都是羊肠小道。王母宫彻底消失了,光秃秃的一片,只有茂密的荒草和耕地。宫山晓钟的亭子和今天的景致相同。1967年以后,亭子不在,钟陷在地下。亭子位置,面向县城方向,竖起来7个红色大字,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人多高的宋体,只是这个字不是霓虹灯,这字至少存在七八年。
气象站在泾河北面的兰家山前面,几排房子,有标志性气象观测仪器,远远的看去,现代科技气息散发。阳坡里、水泉寺、贾家庄、兰家山、田家沟,也就是城北,全部是农村、农田。城北之城市化,是2004年年末开始,我和孙智清、左东元等征回大云寺遗址60亩地,接着,城关镇政府、职中、法院、三中等单位开始征地,逐年增加,变成现在的城市。
    东面,今天的泾川饭店相邻的泾川县苗圃大楼开始,到砖瓦厂,全部是耕地。砖瓦厂到甘家沟,全部是农村、农田。1970年以后,长庆油田诞生,油田总指挥部设在泾川一中,泾川一中被搬在糖酒厂。长庆油田主要是青睐泾川山明水秀,四季分明,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是陇东难得的风水宝地。由于当地不愿让出泾川一中附近的农田,主要是舍不得,占了农田,我们吃什么?这就和平凉舍不得土地一样,本来修在平凉最合理的平凉飞机场、平凉大型火车站、车务段、师范专科学校,只好修在最东端的庆阳市了。当时不能在泾川县城扎根,油田方面的遗憾难以言表,长庆油田又不忍心放弃泾川,就在甘家沟安营扎寨,地调指挥部的办公大楼、规模性车间、实验室、平房兼顾的职工宿舍、住宅,学校、商店、广场、舞台、洗澡堂、卫生所迅速出现,一座小城市在西公路两边崛起。地调指挥部办公大楼东面,是泾川县甘家沟良种场,1951年就成立了,有291亩地,1971年曾经培育出“泾杂4号”高粱杂交良种。全场耕地曾经用黄土墙围了起来。这里是泾川最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养殖奶牛,出售牛奶的现代农业标志地,能为长庆地调指挥部提供一部分农副产品。
良种场东下,又是农村,即甘家沟、何家坪的农村和农田。
1972年2月8日,何家坪的河滩里,长庆油田打井找石油时出了温泉,热水烫伤了麦苗。1973年,泾川县招待所在温泉开办简易浴池。1978年省商业厅给县商业局投资5万元购买,作为服务网点,由饮食服务公司经营,商业局负责,几排青砖青瓦的房子冒了出来,温泉宾馆由此建设。县城领工资的人,有男有女,或自己骑,或被别人带,以自行车去温泉洗澡。
西面,出了西门口,向西南方向走过去,3里路还是5里路,就是不近。泾川一中大门前面有一大片农田,要穿过农田,有很长的一段路,大门就在今天的教学楼位置。从泾川一中到西门,是杨柳湾的农村,西面全部是农田。一中为什么离县城这么远?是民国时候的泾川农业中学要办附属农场以助教学,做农业科技实验,就在这里买了一大片土地,解放以后,甘肃省立泾川中学搬进去,农业学校不在,变成了泾川一中。
泾川一中向西一直到汭丰公社,中间有一个泾川县蚕种场,耕地340亩,其余全是农村。
杨柳湾
杨柳湾、水泉寺,和泾川县齐名的村子,尤其在平凉市城区和邻县,说起泾川,就知道杨柳湾,人们都知道满村子种的是蔬菜,盖因水土原因,是平凉地区出的蔬菜最好的地方,尤其是种的芹菜没有筋丝,味道正,是芹菜就是芹菜的味道,因为现在超市里的芹菜缺少芹菜的味道。杨柳湾、茂林、瑶池等村的芹菜杆粗、质嫩,民国时候就远销陕甘宁等省区。杨柳湾种的胡萝卜是世界上最正宗的胡萝卜,就因现在市场上的胡萝卜是黄萝卜,比较之下你就知道杨柳湾种的胡萝卜,在全国没有能超过的。它到底好在哪里?把杨柳湾种的胡萝卜拿上和全国的胡萝卜比较一下,每个人都能比较出来。可惜这一方水土种的这一种品质的胡萝卜,已经不能可持续了。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杨柳湾,想象到路边、河边杨柳成行,风光明媚,田野里种着最美最好的蔬菜。其实杨柳湾不是因为杨柳树而得名。“我们杨柳村并非杨柳葱郁,是多少年前,因村子由杨、柳两姓人家支撑起来而得名。现在柳家人已迁完了,村子由赵田黄李史王杨七大姓的1900多口人组成。400多户里共有20多个单姓。村里青年出奇的多,文化也较高。” (《可爱的平凉》1984年10月)这是1984年春天,平凉地区行署组织人力撰写《可爱的平凉》,我奉命去杨柳村,大队支部书记田筱林在家里接受我的采访,整整一个下午,首先从村名讲起,他对村子的历史了如指掌。我写了《杨柳初绽文明花》,老编辑改成《杨柳村初绽文明花》收入《可爱的平凉》出版。1984年以来,我在泾川县文化馆承担国家艺术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全部工作,杨柳湾的刘锡三老先生来文化馆看书,我们相识,他是民国时候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写的一手好文章,书法尤其是隶书功力深厚,几十年饱读诗书,我见面就请教,听他讲述与杨柳村有关的民间故事和历史资料价值极高的泾川掌故、轶事。他家在杨柳湾半山上的窑洞里,1987年冬天我去坐在他家的土炕上,请他订正重点章节。杨柳湾现在还有杨姓人住,泾川县有的乡镇现在还有柳姓,是否与杨柳湾村有关,未考。我以为这个村名是一个大文人、很大的官员命名,或者是村上的男女老少不一定是老爷爷起的。杨柳本身就是入诗的词,两大姓氏之名结合就更有诗意,这是缘分,而不是选择。就叫杨柳村,已经是诗意浓浓,杨柳青青江水平、杨柳东风树、杨柳杏花何处好、羌笛何须怨杨柳, 杨柳下清明,春风杨柳,杨柳依依。杨柳后面又加了一个湾,主要是这个湾加的好,湾一般被认为是河水弯曲处,也指村庄。泾河川是直直向西去的,到了回山之下。汭河从西南方向斜斜的淌来,要从泾河川去汭河川,必须要不经意的向南拐一下,经过一个不是急弯的缓缓的弯,弯加上水,因为汭河在此本身就有河湾。湾在这里出现,是地形、河水的诗意造就的。杨柳湾就成了一个永远诗意满满的村落。湾还是世界性的地名必用的字,中国有粤港澳大湾区,世界上有东京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是滨海经济形态、沿海诸多港口城市和城镇组成的集群,由此衍生的经济形态就是湾区经济,这个概念性的名词必须用湾字。
民国时候杨柳湾就有泾川农校,后来为泾川一中,杨柳湾现在已经就地城市化,有电网公司、康复医院,泾川四中、一流的现代标准的泾川县人民医院、一流的大市场、一流的住宅小区,还有体育公园、滨河路,应该有一条街和一条路叫杨柳湾,把这个诗意村名传承下去。昔日杨柳湾村的人为什么都住在半山上?这还是水的原因,古代曾经满川都是水,也没有交通大道,泾河川汭河川是很少有民居的,人都住在山根高一点的半山上和南北小沟的山根高处,遗址现在还很多,当然也与经济实力有关。川道里有大片的村庄,已经是古代晚期了,因为大水能把泾州城淹掉,就是证明。唯一保留下来的水泉寺,是因为在高台上。
2021.5.13.15.24.月燕楼
2023,2,14-22,17,52改订

(全文完)
2021.5.13.15.24.月燕楼
2023,2,14-22,17,52改订

[ 本帖最后由 张怀群 于 2023-3-10 11:0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