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杨恩洪]“岭格萨尔的多种面孔──纪念石泰安”学术研讨会侧记

[杨恩洪]“岭格萨尔的多种面孔──纪念石泰安”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4年12月08日 16: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杨恩洪

  由法国高级研究实践学院与法兰西公学院、亚洲东方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格萨尔学术会议于2014年10月27-2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法国、英国、芬兰、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克什米尔、美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四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我国有4位史诗学者与会并发表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诺布旺丹和杨恩洪、青海省文联格萨尔研究所的角巴东主,以及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的王国明。


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




1981年石泰安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恩洪供图)



  本次会议以“岭格萨尔的多种面孔──纪念石泰安”为主题。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 1911-1999)是广为人知的欧洲学术大家、法国藏学界的泰斗和国际著名史诗格萨尔研究专家。会议开幕式上首先由安尼·玛丽·布隆多(Anne-Marie Blondeau)女士作石泰安教授生平与研究成果的主题报告。布隆多是石泰安教授的学生和接班人,她自1975-1998年接替石泰安主持法国高级研究实践学院藏学研究项目。这场主题演讲使与会者对于这位藏学领域的先驱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石泰安毕生致力于藏学诸多领域的研究,以其深厚的语文学功底而著称。他的史诗格萨尔研究著述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座丰碑,虽说是其早期的成果,但至今对于史诗学界和藏学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尽管此次会议规模不大,但规格之高、学术质量之精专,在国际格萨尔学术史上也实属少见,几乎国外最主要的格萨尔研究专家皆悉数到场。两位主持人分别是法国高级研究实践学院宗教研究部主任、兼亚洲东方文明研究中心藏学研究项目主任马修·凯普斯坦(Matthew Kapstein)和国际藏学会前任主席(2006-2013)、曾任牛津大学西藏与喜玛拉雅研究讲师(2000-2010)、现任法国高级研究实践学院历史与哲学部主任的查理斯·瑞博(Charles Ramble)。此外,著名的格萨尔音乐研究专家、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前任首席研究员、87岁高龄的玛尔利·艾尔费(Marelli Helffer)女士,曾任国际藏学会主席(1995-2000)的藏族本教研究专家卡尔梅·桑木旦(Karme Samten),曾在英国卡第夫大学领导身体、健康与宗教研究团队、两次参加我国举办的国际格萨尔学术会、在研究藏族社会人类学与宗教、历史及文明进程方面卓有成就的藏学家杰费尔·塞缪(Geoffrey Samuel),以及曾长期在石泰安教授身边工作的汉学家郭丽英女士等专家学者都出席了会议。


巴黎会议海报



  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分别就各自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专题展开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格萨尔与苯教、格萨尔人物、书面文本与口头传统的关系、史诗演述人等传统研究领域之外,各国学者还拓展出了一些新的领域,特别是出现了一些过去尚未涉足的研究方向,如格萨尔史诗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格萨尔史诗中的藏医学研究、仪式研究,以及由宗教僧人建立的运用格萨尔精神与仪式进行修行和培训的中心及其运作,等等。

  此次会议的研讨范围涉及格萨尔研究的相关领域,其深度和广度则是我们事先没有预计到的,这里例举二三。印度克什米尔研究院院长斯蒂克·瓦义德(Siddiq Wahid)带来了我们不甚了解的拉达克格萨尔流传状况,播放了该地区史诗演述人的访谈,以及民间婚礼仪式上格萨尔史诗的运用案例。据悉,他目前正在从事“一个下拉达克版本的翻译工作”(与一位美国女学者合作),该版本以1904年弗兰克所搜集的一位16岁女孩演述的口头史诗为基础。澳大利亚麦克理大学的荣誉副教授伊斯特尔·扎兰德(Estelle Dryland)女士已年届84岁高龄,她根据近年来在巴尔蒂斯坦开展的田野调查,着重讨论了其中的格萨尔流布研究。会上,芬兰电视制作人多纳·克尔曼(Donagh Coleman)还为大家播放了他制作的格萨尔艺人达哇扎巴的纪录片,这是他在自己录制的55小时资料的基础上剪辑而成的。

  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这几年国外格萨尔的研究队伍中涌现了一批年轻学者,他们起点之高让人惊叹。其中有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法兰西公学院、法国尼斯大学等世界诸多学府的年轻学子,他们不仅有扎实的藏语文基础,而且还积累了在藏区进行田野调查的丰富经验。这批学者在不同领域对格萨尔展开研究,成绩可嘉,对我国的年轻学者也形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中国学者分别安排在两天发言,诺布旺丹的《从英雄史诗到佛教化叙事》、杨恩洪的《21世纪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基于对年轻一代说唱艺人的调研》、角巴东主的《达维-尼尔 阿列汗德拉和她的史诗研究──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以及王国明的《土族史诗与藏族史诗的比较研究》等论文宣读,也引起极大反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族学者王国明在会上介绍了土族格赛尔的流传情况,并亲自用藏语和土族语两种语言为与会者演述史诗片段,把传统的土族格赛尔说唱生动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种在史诗演述传统中形成的文化交融及其双语表达形态,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简而言之,主办方对中国学者的研究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此次会议有4位中国学者参与,给会议研讨带来了鲜活的研究案例,为国际学术对话增添了来自史诗本土文化语境中的声音。

  这次格萨尔学术会议是国际藏学界对石泰安教授在史诗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致以的崇高敬意。作为近年来国外首次组织召开的史诗格萨尔专题学术研讨活动,说明格萨尔研究逐渐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重视,同时也呈现出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崭新气象。研讨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无疑对我国的格萨尔研究会起到一种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此次会议无论是论文征集、会议组织、语言翻译,还是会务安排都十分缜密、周到,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延伸阅读】







石泰安部分著述书影



  石泰安(R. A. Stein,1911-1999),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当代藏学家和汉学家,也是法国少有的几位能同时熟练地运用汉藏两种文字史料进行研究的学术大家。石泰安生前致力于研究汉藏走廊地区的文化、民族、历史、地理、宗教、习俗与文化,长期从事西藏文化史的研究,发表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论文,留下了多部鸿篇巨制的传世专著。其代表作主要有《格萨尔史诗与说唱艺人的研究》(博士论文,1959年作为“汉学研究所丛书”之一在巴黎出版)、《西藏的文明》、《西藏的戏剧》、《藏语词源学札记》、《弭药与西夏》、《林土司版本藏文格萨尔史诗》、《喇嘛教中的面具》、《汉藏交界地区的羌部落》、《喇嘛教的追傩与灵魂的理论》、《格萨尔生平的西藏画卷》、《西藏史诗的古代文献》、《格萨尔史诗导论》、《顿悟:藏汉术语比较》、《苯教的象雄语》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石泰安的一些论著被先后译成汉文出版,受到我国藏学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我国藏学家耿昇翻译的《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陈庆英校订)、《汉藏走廊古部族》(王尧校订)和《西藏的文明》(王尧校订)广受好评,多次再版发行,成为藏学研究的必读书。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TOP

曾拜读过石泰安先生《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在那样的条件下,石先生能有如此扎实的语文训练和田野眼光,无疑佩服之极。

本文作者感叹:“对我国的年轻学者也形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应战,兄弟们准备好了么?

TOP

先研究一下西方学者“中国史观”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对中国学者的影响之后才有可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