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王京]1917年柳田国男的中国大陆之旅及其影响
  作者:王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8 | 点击数:9197
 

  柳田对于中国疍民或是日本“家船”的兴趣,并非只因为他们相对陆地定居者而言较为独特的生活方式。1920年柳田担任《朝日新闻》的客座评论员后,在他那著名的对日本东北、关西、冲绳等地区从北至南的大旅行之前,首先前往的,是新潟县的佐渡岛(6月15日-24日)。柳田希望通过还保留在该岛的北方海女的传统,确认所谓水上生活并非只是南方九州等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而是日本社会发展史上被忘却埋没的重要一页这一假说。结合这一时期柳田显示出的对岛屿研究的浓厚兴趣,如1919年柳田开始大量阅读《英领新几内亚志》《斯吾岛志》等关于岛屿的民族志等事实,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几乎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可以称之为“水上人类史”的宏大构想,正在柳田心里逐步形成。

  通过中国海外劳工和移民深刻认识到的“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长途迁徙”,通过疍民重新认识到的“集移动手段与生活空间于一体的舟”,以及与二者相关的“作为生活空间的岛屿”,柳田晩年论述日本人起源的著作《海上之路》的基本骨骼,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已经显出了雏形。许多论者提及在其后的冲绳旅行中,柳田第一次接触到了与日本本土具有紧密联系而又具有不同形态的语言和信仰,因此将冲绳视为日本人、日本文化的原乡。然而如果我们重视冲绳之行之前的一系列似乎散乱但其背后有着一贯性的过程,那么可以说柳田对冲绳赋予的意义,并非是从对冲绳地区的实际接触开始的,而是与赴冲绳前通过中国经验和其后的不断思考已经逐步形成的“人的移动―舟―岛”这一宏大构想密切相关。并非是冲绳形成了柳田的思想,而是冲绳为柳田已经形成的假说提供了看上去极具说服力的材料。

小结

  1917年的旅行,是柳田国男第一次接触现实的中国。

  在旅途中,柳田增加了对以北京为首的中国北方地区的访问,在紧密的日程中对中国的南北有了初步的印象。柳田为中国国土的广阔和南北的差异而惊讶,也目睹了中国的未来尚不清晰的混沌景象。他强调正确理解中国对于日本的重要性,以及为了这样的理解需要从了解生活于底层的占国民大多数的普通人,这成为他归国后大力主张的“国民外交”的基础。而这一思路,日后进一步与其欧洲经验相结合,最终发展成为作为“常民之学”的民俗学的思想根基。

  另一方面,由这次中国旅行的经历所激发的对于移民、南洋、“家船”的兴趣,逐步成为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以人的移动―舟―岛为核心,开始形成柳田与“陆地史”相对的、可以称之为日本社会发展的“海洋史”的宏大构想。这与日后他对冲绳的重视,以及晚年《海上之路》的论述一起,形成了贯穿柳田思想及学术的一个重要脉络。

  这次旅行不久后的1919年12月,柳田辞去了官职,开始集中于学术研究。这一时期,柳田担任《朝日新闻》的评论员,撰写了大量时论性文章,通过从南到北的大旅行,对日本全国的状况有了整体的了解,也两次赴欧洲常驻,大量接触和吸收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的成果,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回国,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确立日本民俗学的学问摸索。中国在其中的作用,有待另文讨论。

(本文原载于《文化遗产》2018年02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姚新勇 周欣瑞]“南方”的发现,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百年中国神话学
下一条: ·[刘锡诚]抗战中的民间文学家们
   相关链接
·[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刘德增]入乡随俗与故乡记忆:明清以来中国移民的文化选择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朱慧慧]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的历史溯源与空间建构·[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
·[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明新胜]从我收集并编著《淅川移民与民俗文化》看新时期城乡建设中留住记忆留住历史的必要性
·[吕慧敏]试论东北人的构成对二人转形成的影响·[刘璐瑶]黑龙江地区秃尾巴老李传说的移民情结
·[陈小妹]个案解读嬗变节庆背后的琼北村落文化·[周雪香]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
·[曾祥委]关于南雄珠玑巷移民故事的研究·沙龙︱柳田国男和他的时代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沃尔夫冈·卡舒巴]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徐晓青 刘德增] 胶东半岛上云南与“小云南”移民的集体记忆
·柳田国男:从历史维度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