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陈祥军]知识与生态: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
——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例
  作者:陈祥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05 | 点击数:12381
 


五、结论

  本文把游牧知识纳入人类学本土知识研究的序列之中,主要是区别于以西方为代表的科学知识,同时还有别于暗含落后和保守之意的传统知识概念。之所以要提出对本土知识价值的再认识,主要是源于长期田野调查之后对游牧知识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牧区经历了高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草原生态退化而引发的系列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与牧区社会发展中原有本土知识的缺失或失势有一定关系。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维系游牧社会根基的移动放牧方式、延续游牧知识的游牧社会组织等不断被消解,游牧知识常常被作为一种“落后”的知识而被主流社会所遗弃,由此造成哈萨克社会原有知识与生态密切稳定的关系发生断裂,在实践中表现为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失去了约束力。当然,游牧知识在当地社会失势的过程中还涉及权力问题,即当游牧知识被作为一种落后的知识体系排除在牧区社会后,代表“先进”知识背后的权力和本土的游牧知识是分离的。

  但是不管游牧社会本身发生怎样的变化,哈萨克牧民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特点决定了游牧知识的实践价值。因为,哈萨克社会原有的游牧知识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民间智慧,它根植于游牧民对草原的深刻认识。这套游牧知识是他们在长期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的一套知识体系,也是经过世代传承与累积最终形成的一套适应、利用、保护草原以及规约社会的知识。当地的哈萨克牧民也深深感到,游牧仍然是最有保障和最安全的生计模式,所以游牧知识在实践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当然,当地牧民并没有固守着传统的游牧文化知识,他们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发展。

  综上所述,这套本土知识仍然在当下游牧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牧知识不仅指导着牧业生产生活,有利于减少牧业生产生活的损失,而且起着适应和永续利用草原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哈萨克游牧民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游牧知识既是适应草原生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游牧民保有自己独特“精神家园”的标志。游牧知识是哈萨克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忽视其原有的价值,势必会给当地的社会与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得到了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疆哈萨克游牧生态知识与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CSQ1000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阿尔泰草原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11CMZ041),以及中山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天山与阿尔泰山游牧文化的调查”(2009JJD770033)的资助。另外,麻国庆老师在本文的写作中提供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注释】
① 2009年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中专门有一场关于“本土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的分论坛,来自国外的14名学者通过具体个案阐述了本土知识在地方社会、文化、生态、经济、管理,甚至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此次会议的论文集已在国内出版,见[美]杜罗西·比玲斯、[俄]维亚特切斯拉夫·鲁德内夫(主编):《土著知识与可持续发展》(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笔者认为,“indigenous knowledge”翻译成“本土知识”更恰当一些。
②M. Lauer & Shankar Aswani, “Integrating Indigenous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Multi-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for Marine Habitat Mapping in Oceania,”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 Vol. 51(2008), p. 495.
③冯挈(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0页。
④关于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哈萨克的社会、经济及自然状况,可参见陈祥军:《生计变迁下的环境与文化——以乌伦古河富蕴段牧民定居为例》,载《开放时代》2009年第11期。
⑤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页。
⑥Stephen A. Marglin, Farmers,Seedsmen, and Scicentists:Systems of Agriculture and Systems of Knowledge, in Decolonizing Knowledge—From Development to Dialogu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 228.
⑦[美]罗伯特·路威:《文明与野蛮》,吕叔湘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页。
⑧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第218页。
⑨[日]秋道致弥等:《生态人类学》,范广融、尹邵亭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⑩配群,即马成年后在头马(首领)的领导下,可以单独组群成一个“家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开放时代 2012年第7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丁雄飞]列斐伏尔、早期新左派和六十年
下一条: ·[廖可斌]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
   相关链接
·[哈合列孜·赛勒克]东方文学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哈合列孜·赛勒克]哈萨克语-汉语民俗词语翻译
·2017中国少数民族本土知识研究高端论坛邀请函(1号通知)·[黄中祥]哈萨克族史诗的母题组合类型
·[黄适远]游牧文化表达:“马”在哈萨克族音乐舞蹈中的镜像考察·迁徙之路
·哈萨克族:在欧亚地缘政治博弈中举足轻重·影像民族志中的哈萨克纳吾鲁孜节
·铁尔麦──哈萨克族曲艺文化的珍珠·[徐文堪]敬悼耿世民先生
·[胡谱忠]《永生羊》:哈萨克族牧人的生命之歌·[胡谱忠]《牧鱼人》: 艺术表现阿勒泰地区社会发展的轨迹
·“哈萨克阿肯对唱与中亚口承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波恩):会议议程·[马衣努·沙那提别克]哈萨克族婚嫁仪式歌浅析
·[梁永佳]作为本土知识的仪式空间:以大理喜洲为例·帕提曼 编著:《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新疆塔城数万哈萨克牧民聚会“阿肯弹唱会”·古老的马
·[乌丙安]哈萨克情歌艺术魅力赏析·吉木乃县七旬老人朗诵哈萨克民谣“黑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